[发明专利]一种棉纤维、竹纤维和甲壳素混纺布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7277.1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2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耿杉;李竹明;郑德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宏利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2G3/04;D06M15/333;D06M15/11;D06M101/06;D06M10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300 山东省日照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棉纤维 竹纤维 甲壳素 混纺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面料的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棉纤维、竹纤维和甲壳素混纺布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不仅是御寒和美观,更要舒适和健康。纯棉纱线细而软、竹纤维纱纱身光滑细洁、甲壳素具有的抗菌消炎功能,用以上三者织成的织物,具有质地轻柔而细洁,手感柔软而滑爽,布面光滑匀净,抗菌抑菌的特征,有纺绸织物的风格。但是目前人们用于生产含有棉、竹和甲壳素纺织布料的工艺方法尚不成熟,生产的含有棉、竹和甲壳素纺织布料布面质量较差,导致其后续加工生产的难度较大,产品质量档次较低,影响了人们对该面料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生产质量的棉纤维、竹纤维和甲壳素混纺布的生产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棉纤维、竹纤维和甲壳素混纺布的生产方法,包括步骤:
备纱:采用棉纱为经纱,采用甲壳素、竹纤维和长绒棉混纺纱为纬纱;
整经:整经车速600±5m/min;
浆纱:浆纱采用双浆槽、双浸双压,浆纱车速40~50m/min,浆料采用PVA和醚化淀粉混合浆,浆夜粘度20±1S,浆槽温度98±1℃,上浆率1 4±1%,浆纱回潮率在7±0.5%,上浆率和浆纱回潮率均采用重量百分比;浆纱可采用德国祖克S432型浆纱机,浆纱浆料中加有平滑剂和渗透剂,如可以在浆纱浆料中加入平滑剂SPT-90和JFC渗透剂使纱线光滑柔韧,以减少织造过程中纱线磨擦,降低经纬断头。PVA和醚化淀粉混合浆,浆膜强度高,耐磨性好,毛羽贴伏率高,PVA和醚化淀粉重量配比采用PVA50~80%和醚化淀粉20~50%,常用采用PVA70%而醚化淀粉30%。为保证经纱有一定的弹性,采用小张力、低车速,浆纱车速40~50m/min,精梳纱条干均匀,强力高,但毛羽稍长,对织造开口影响较大,毛羽贴伏尤为重要,除选用适宜的浆料配方外,还要采取先重后轻的上浆工艺,以被覆为主、兼顾渗透,对片纱分层预烘,减少浆膜粘连,防止经纱撕扯,降低干分纱阻力,保证浆膜完整。
织造:经向密度170~176根/英寸,纬向密度118~121根/英寸,张力峰值与纬纱强力之比≤55%。
所述纬纱单纱强力≥12cN/tex、单强不匀率9~10%、伸长率≥2%。所述棉纱为60s的精梳棉纱,所述甲壳素、竹纤维和长绒棉混纺纱纱支为40s,所用的棉纤维长度为30~32mm,细度为1.40~1.25dtex。纤维长而细的60s精梳棉纱纱线,因为棉纤维细而长,则成纱截面内所包含的纤维根数多,纤维之间抱合就好,能够补充竹纤维和甲壳素强力低的因素。在纺纱过程中,纤维的移动偏差小,从而改善了纱的条干均匀度,提高纱线强力。棉纤维具有良好的成熟度,成纱强力好,而竹纤维又具有良好的光洁度,织物染色均匀,印染成品的白星也很少。
整经,可以采用的是瑞士产贝宁格ZC—L—180高速整经机。整经时,操作启动不宜过快,而且车速也不宜过快,整经车速600±5m/min为宜,否则,断头率增加,小辫纱也会增加。整经张力配置应以小张力、减伸保弹为主要目的,一定要力求经纱张力、排列、卷绕均匀,否则布面极易出现粗细节现象。
织造,织制精梳棉、竹、甲壳素混纺布,由于竹纤维和甲壳素纱具有强力低、毛羽多、易断、头的特点,应主要解决引纬过程中纬纱断头造成的纬向停台问题,运行的喷气织机上保持3根/10万纬的断头率,张力峰值与纬纱强力之比控制在≤55%。减少不完全引纬造成的纬向停台,如纱线毛羽会影响开口不清、阻碍纱正常飞行造成纬向停台,而相邻经纱因毛羽相互缠连会使开口不清造成引纬困难,因此解决好纱线毛羽问题,是减少纬停、提高效率的关键。
所述混纺纱中甲壳素、竹纤维和长绒棉重量混纺比为10~40:10~40:40~60。
采用本方法生产的棉纤维、竹纤维和甲壳素混纺布,操作简单,容易控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高,生产的产品布面质量高,纺织过程中断头率下降,小辫纱减少,浆膜强度高,耐磨性好,毛羽贴伏率高,生产的混纺布布面匀整,抗菌去味,表面光洁,纹路清晰,质地柔软,富有弹性,织物经过处理后具有强烈的丝绸感,织物经过后加工整理后,更具“软、滑、光、弹”的效应,特别是该布融合了纯棉的柔软、甲壳素的抗菌、竹纤维的抑菌效果,通过印染成高贵的米黄色家纺布,是市场上高档家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宏利,未经丁宏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72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