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藻泥作为添加剂生产促生生物有机肥的工艺及产品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36388.0 申请日: 2012-11-01
公开(公告)号: CN102898197A 公开(公告)日: 2013-01-30
发明(设计)人: 沈其荣;李荣;张苗;曹亮亮;施娟娟;黄炎;刘红军;杨兴明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5F17/00 分类号: C05F17/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9***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作为 添加剂 生产 生生 有机肥 工艺 产品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藻泥作为添加剂生产促生生物有机肥的工艺及产品,属于农业集约化生产技术,该生物有机肥富含大量促进作物生长功能菌,同时含有游离氨基酸,能够显著促进农作物生长。 

二、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各大湖泊相继出现蓝藻水华暴发的现象,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每年夏、秋季,我国巢湖、滇池、太湖、东湖等各大湖泊由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频频暴发水华,给城市居民用水带来严重危机。清除蓝藻的方法很多,直接清除水体中蓝藻,并移出水体,即打捞蓝藻法,这是目前非常有效的和学术界没有争议的一种方法。由于捞藻含水量较大,达到98%,占地较多,蓝藻作为一种生物质资源,探索其资源化利用较有意义。通过对蓝藻资源利用的可行性研究,试图寻找出一种有效的蓝藻利用途径,从而为从太湖打捞出来的大量蓝藻寻找出一种有效的处理途径,这将可能实现太湖蓝藻的利用,减少捞藻的二次污染,使其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打捞藻泥的含水量在86-89%之间,藻泥干物质全N含量为7.5-8.5%,全P含量为0.44%,全K含量为0.5%;有机质含量大于70%。(1、沈银武,刘永定,吴国樵,等.富营养化湖泊滇池水华蓝藻的机械清除[J].水生生物学报,2004,25(2):131-136.2、蓝藻快速好氧堆肥的研究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第2页)。但原料蓝藻里面含毒素、蛋白等大分子物质,不经过处理会二次污染环境(氮、磷、藻毒素),而且养分不能直接被植物所利用(杜静,《太湖水华蓝藻资源化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硕士学位论文;韩志国,武宝王,郑解生,等.淡水水体中的蓝藻毒素研究进展(综述)[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3):129-134;杨海麟,李克朗,张玲,等.蓝藻资源无害化利用技术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8,18(6):95-98)。本专利从打捞藻泥富含的丰富植物蛋白、多糖出发,利用该类资源与普通腐熟牛粪堆肥二次固体发酵根际促生芽孢杆菌,研发出了作物促生生物有机肥。 

生物有机肥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其本质特征是含有特定功能的、表现出一定肥料效应的微生物,这些 功能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生物有机肥优于其它肥料的关键因素。生物有机肥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肥料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因此研究不同的配方和二次固体发酵工艺确保肥料中活菌数达到最高变得尤为重要。目前提高生物有机肥中功能微生物数量,常用的方法是在二次固体发酵过程中加入大量的外源氨基酸。该类氨基酸的种类很多,如菜饼、豆饼等,但此类氨基酸成本很高,尤其是豆饼,因此目前市场上的生物有机肥产品主要集中在蔬菜、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上,粮食作物上鲜有该类高端肥料的应用。探求和开发出新型低成本氨基酸,大幅度降低生物有机肥的成本,从而将生物有机肥应用于粮食作物上去,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作物的产量,变得意义尤为重大。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生物有机肥生产成本昂贵的问题,开发出一种利用藻泥为生物有机肥配方中的添加剂,研制低成本生物有机肥的配方和工艺。 

技术方案下面为本发明的主要内容: 

所用菌株为根际促生芽孢杆菌SQR9,分离自黄瓜根际土壤,该菌株革兰氏染色为阳性,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存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5808,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QR9菌株在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为7.0~8.0,碳源为葡萄糖或蔗糖,氮源为蛋白胨或酵母膏时可达到最大的生长量。幼龄培养物形态均为杆状、具有运动性,产芽孢、芽孢形状呈椭圆形,孢囊膨大,菌落不规则、干燥、不透明。 

以藻泥作为添加剂生产促生生物有机肥的工艺,包括: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农业大学;江苏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63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