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效增效缓释肥料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2956.X | 申请日: | 2012-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7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唐春明;李永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 |
主分类号: | C05G3/08 | 分类号: | C05G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效 增效 肥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应用中的肥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长效增效缓释肥料。
背景技术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灌溉,化肥,种子,农药,农膜,农机,和役畜七大农业增产要素中,化肥的贡献率占40%-60%。但随着化肥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肥料产投比呈日益下降的趋势。从1984年-1994年,中国化肥的使用量增加了90.7%,而粮食产量仅增加了9.1%,化肥的利用率低及报酬递减极大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即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提高化肥利用率成为各国农业科学家的重要课题,高效长效增效缓释肥料的问世给化肥的应用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
我国化肥利用率较低,当季氮的利用率仅为30%-35%,磷的利用率10%-25%,钾的利用率35%-50%,综合平均较发达国家低15%-20%,仅氮肥就因此每年损失达900万吨左右。据中国农科院全国化肥网测定;1952年-2002年,我国的化肥回报率由1;33下降到1;1,每年还以0.34%的速度下降。使用化肥增产却不增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化肥快速溶解和作物缓慢吸收的矛盾,造成大量的养分被随水淋失,转化挥发和理化固定;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面积小。而分散,种植体系复杂和机械化程度低等现实,使农业科技服务难以到位;农民不愿意在追肥等农艺操作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也限制了肥效的发挥。
长效增效缓释肥料养分随着作物的吸收速率释放,可有效地减少流失,达到节约,增产,增效,便捷,环保等多重目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彻底改变了浪费,低效,辛苦,污染等传统施肥的种种弊端。长效增效缓释肥料的应用简单易行,特别适合中国国情,是21世纪我国化肥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普通肥料肥效期短,养分配比不合理,养分供给不科学,更不均衡,特别氮肥矛盾更加突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效增效缓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特殊工艺,将有机质和特定的微生物加上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和聚天门冬氨酸低温造粒后,按一定比例将氮,磷,钾三种养分通过掺混法制成。按作物产量水平,需肥规律及土壤养分含量科学配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长效增效缓释肥料,主要由氮肥,磷肥 ,钾肥,生物菌剂,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聚天门冬氨酸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氮肥占10-60%;磷肥占10-60%;钾肥占10-60%;有机生物多元复配剂占5-50%;【其中生物菌剂占6-8%;液体粘结剂占3-5%;填充料占10-20%;畜禽粪便或腐植酸占50-80%;脲酶抑制剂占0.1-0.15%;硝化抑制剂占0.15-0.2%;聚天门冬氨酸占6-20%】。
制备方法;首先将生物菌剂,液体粘结剂,填充料,畜禽粪便或腐植酸,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聚天门冬氨酸按一定的重量比混合均匀,通过特殊工艺低温造粒,得粒状有机生物多元复配剂,将颗粒状氮肥,磷肥,钾肥以及颗粒状有机生物多元复配剂按重量比加入到自动计量混拌设备中,混拌均匀,分装后得成品。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本发明工艺简单,容易实施,原料充足,所选用配方原料对土壤和作物无污染,无残留。
本发明按照作物需肥特点,均衡释放,达到速效,增效,长效缓释,满足作物生育期营养需要。与普通肥料比增加作物产量10-30%.
本发明肥效期可达到110-120天,免追肥,节约劳动力。可根据不同土壤及作物需肥规律选择不同配方,达到增产增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有机生物多元复配剂制作;按重量百分比计,生物菌剂占5%;液体粘结剂占3%;填充料占105;脲酶抑制剂占0.15%;硝化抑制剂占0.15%;聚天门冬氨酸占19.7%;畜禽粪便或腐植酸占62%;低温造粒,备用。
普通尿素17.5kg;磷酸二铵6.5kg; 颗粒状氯化钾5kg;有机生物多元复配剂21kg;。所述肥料养分中,按干物质重量百分比计,纯氮18%;五氧化二磷6%;氧化钾6%;
本实施案例的颗粒状氮肥选用普通尿素,其纯氮含量为46%;
本实施案例的颗粒状磷肥选用磷酸二铵,其纯氮含量18%;。五氧化二磷含量为46%;。
本实施案例的颗粒状钾肥选用颗粒状氯化钾,氧化钾含量为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未经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29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