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佩戴式防拆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32119.7 | 申请日: | 201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4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刘锟;宋莹;代合鹏;宗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8B21/00 | 分类号: | G08B21/00;G06K19/0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祁建国;梁挥 |
地址: | 10085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佩戴 式防拆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和安防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佩戴式防拆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RFID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标签在对目标物的实时监控、跟踪定位、查询管理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在某些场合,如老人院、监狱以及车辆、物品管理等,电子标签腕带在非授权的情况下是不能随意拆卸的。目前,防拆式电子标签在人员定位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监狱、精神病等行业人员实时定位监管系统;
(2)医院新生儿监护管理系统;
(3)机要单位外来访客管理系统;
(4)监控区域、展区、游乐场所人员实时定位系统;
(5)重要会议和活动的特殊人员安全管理系统。
这些场合的电子标签,配合先进的防拆技术,可避免被管理者的不配合而带来的管理麻烦。
目前,电子标签所采用的主要防拆方式有:
(1)特殊材料
采用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难以剪断,但腕带长度一般调节困难;部分产品在表头内部调节长度,但可调范围较短,且不利于造型的设计。
(2)一次性卡扣式
采用一次性的卡扣或其他卡死结构,拆卸时会破坏材料,不可复原,显然不太合理。
(3)锁紧式结构
仅仅通过卡位、自锁等结构使拆卸变得困难,往往很难有效防拆并报警。
(4)机械接触式
通过导电材料将信号传入表头内部,当被拆卸时,表头内的电路板向后台发送报警信号,此种方式的缺点是长时间按压极易造成开关失效而且灵敏度差。
申请号为201120321820.2、授权公告号为202230315、授权公告日为2012.05.2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RFID手表,该手表的控制器能在电子标签超出感应距离时指示报警电路报警,将RFID感应器集合到手表上,小巧方便,协助人们方便保管贵重物品。但是感应距离是有限的,因此在佩戴人不需要其报警时也会产生报警,造成误报,而且适用场景狭窄,仅适用于物品的寻找,同时也缺乏防水性等功能。
因此,需要找到寻找一种既可稳定防拆,又能多次使用,同时要具有主动报警功能、防水性强、广泛适用性的佩戴式防拆报警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拆可靠性强、适应性强、具有主动报警和防水功能的佩戴式防拆报警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可调范围较短、拆卸时会破坏材料和不可复原、防水技能差、误报以及佩戴不美观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佩戴式防拆报警装置,该装置包括:
表头,该表头内部安装有PCB板,且以该PCB板作为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安装在所述表头内部,主要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
顶盖,该顶盖上安装有顶盖PCB板,该顶盖PCB板与所述电子标签相连接,该顶盖上装有主动报警装置;
表带,包括长表带和短表带,均与表头连接;
长柔性电路板,注塑在长表带之中,并与所述电子标签连接,并且装有防拆报警电路;
短柔性电路板,注塑在短表带之中,并与所述电子标签连接,并且装有感应式防拆报警电路;
表扣,包括上表扣和下表扣,当所述上表扣和下表扣闭合时,所述表扣与表带配合形成防拆报警回路;
所述佩戴式防拆报警装置的工作状态为:
当启动所述主动报警装置时,会产生报警信号;
当所述长表带被破坏时,所述防拆报警电路被断开,会产生报警信号;
当所述短表带被破坏时,所述感应式防拆报警电路被断开,会产生报警信号;
当非授权的情况下打开所述上表扣、所述下表扣或顶盖时,所述感应式防拆报警电路会产生报警信号。
所述短柔性电路板采取涂覆技术保护其上焊接的元器件。
所述表头采用PC材料,所述短表带和所述长表带均采用TPU材料,该长表带和该短表带与该表头之间采取一体化注塑的连接方式。
所述主动报警装置采用双触报警开关,具有相应的两个报警按钮,只有同时按下该两个报警按钮时,才能发出主动报警指令。
所述报警按钮上装有按键垫,且该按键垫与所述表盖实现一体注塑。
所述电子标签采用塑料螺钉紧固,所述顶盖PCB采用热熔柱工艺固定。
所述顶盖PCB通过2-pin连接器(弹簧柱)与电子标签相连接。
所述长柔性电路板、所述短柔性电路板均通过所述表头的外壁与所述电子标签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未经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21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施工安全报警器
- 下一篇:能实时进行身份比对的安全辨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