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废水中邻苯二胺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30651.5 申请日: 2012-11-01
公开(公告)号: CN102887601A 公开(公告)日: 2013-01-23
发明(设计)人: 丁雷;朱明成;陆文俊;邵君娜;赵一先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东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2F9/04 分类号: C02F9/04;C02F1/72
代理公司: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代理人: 薛美英;程意意
地址: 200237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去除 水中 邻苯二胺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去除工业废水(下文简记为废水)中邻苯二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生产工艺方面的原因,每年有大量的邻苯二胺(简记为OPD)残留在工业废水中(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含OPD的工业废水近50万吨),且OPD是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简记为COD)的主要来源。此外,由于OPD对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导致含OPD的工业废水难以进行生物处理(含OPD工业废水属于难生物降解废水)。

目前去除废水中OPD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采用O3/Fenton联合氧化工艺处理多菌灵生产废水(黄强等,O3/Fenton试剂复合氧化多菌灵废水实验,农药,2010,49(11):807-808.)。该方法中,当OPD的浓度和COD分别为2,578mg/L和32,300mg/L时,在O3和H2O2投加量分别高达2.0g/L和5mL/L的情况下,所述废水COD的去除率仅为68%。

(2)采用Zn2+络合沉淀工艺处理多菌灵生产废水(李静贞等,多菌灵及其中间体生产过程废水的处理研究,江苏化工,1990,2:44-48.)。该方法中,当OPD的浓度为2,037mg/L时,OPD的去除率为19%~21%,而所述废水43%的COD去除率主要是由于生成的大量Zn(OH)2和CaSO4的混凝吸附、网捕作用所产生。

(3)采用树脂吸附工艺处理多菌灵生产废水(张全兴等,树脂吸附处理多菌灵农药及中间体废水的研究,江苏化工学院学报,1989,1(3):75-82.)。该方法中,当OPD的浓度为2,550mg/L时,OPD的去除率高达98%。但是,该方法存在吸附设备较为复杂、运行维护费用较高、无法连续运行等不足。此外,树脂再生所产生的含高浓度OPD的母液无法进行最终处置,易于造成二次污染。

(4)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含OPD的模拟废水(韩严等,电场强化活性炭吸附邻苯二胺的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9,25(21):69-71.)。该方法中,当OPD的浓度为400mg/L时,OPD的去除率为47%(活性炭吸附量为50mgOPD/g活性炭),且活性炭容易吸附饱和,加之再生或更换较为麻烦,导致运行成本较高。同样,活性炭吸附工艺存在易造成二次污染(活性炭再生过程中)的缺陷。

鉴于此,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经济且简单易行的去除废水中OPD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经济且简单易行的去除废水中邻苯二胺(OPD)的方法,所述方法的主要步骤是:常压、室温及pH值为2.0~2.5的条件下,将含OPD的废水依次经水溶性铁盐(氧化剂)氧化和双氧水(H2O2,氧化剂)氧化,滤除固体物即可;

其中,(三价)铁离子与所处理的废水中OPD的质量之比为(1.0~1.25)∶1.0;双氧水与所处理的废水中邻苯二胺的质量(初始)之比为(0.2~0.3)∶1.0。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水处理方法,可高效且经济地去除废水中所含的OPD,其不仅降低工业废水后续COD处理的负荷,而且极大提高了工业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由于生物毒性抑制物OPD的去除),为工业废水的后续处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此外,本发明还具有简单易行,且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含OPD的废水与水溶性铁盐(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的时间至少为20分钟;

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含OPD的废水与双氧水进行氧化反应的时间至少为60分钟;

在本发明又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用的水溶性铁盐是硫酸铁(Fe2(SO4)3);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去除废水中邻苯二胺(OPD)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常压及室温(15℃~35℃)条件下,首先,向含OPD的废水中加入无机酸,调节含OPD的废水的pH值至2.0~2.5,然后,再向该废水中加入硫酸铁,且使(三价)铁离子与OPD的质量之比为(1.0~1.25)∶1.0;搅拌至少20分钟,得固/液混合物(固体是2,3-二氨基吩嗪);其反应式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06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