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电站放射性废液蒸发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8266.7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4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梁汉生;司鹏昆;张朝文;姚雪鸿;朱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F9/08 | 分类号: | G21F9/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易钊 |
地址: | 518031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站 放射性 废液 蒸发 处理 方法 | ||
1.一种核电站放射性废液蒸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种废液收集集中;
(2)、对废液进行蒸发处理,形成蒸馏液和浓缩液,对蒸馏液和浓缩液进行排放检测;
(3)、当蒸馏液的放射性检测结果小于放射性排放标准,排放蒸馏液,检测浓缩液达到固化标准时将浓缩液排出固化,蒸发结束;
当蒸馏液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等于或大于放射性排放标准,且检测浓缩液中硼浓度小于10000ppm时,进行步骤(4);
(4)、在浓缩液中加酸,逐步将浓缩液的pH值调至7以下;重复步骤(2)、(3)直至浓缩液达到固化标准,蒸发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放射性废液蒸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核电站形成的各种不重复使用的放射性废液收集在相应的前置废液罐中;
(2)、将前置废液罐中的废液输送至蒸发器进行蒸发处理,蒸发的蒸汽送至冷凝器冷凝形成蒸馏液,遗留在蒸发器中为浓缩液,对蒸馏液和浓缩液进行排放检测;
(3)、当检测蒸馏液的放射性活度低于放射性排放标准0.5MBq/m3时排放蒸馏液;检测浓缩液达到固化标准时将浓缩液排出固化,蒸发结束;
当检测蒸馏液的放射性活度等于或高于放射性排放标准0.5MBq/m3,且检测浓缩液中硼浓度小于10000ppm时,进行步骤(4);
(4)、在浓缩液中加酸,将浓缩液的pH值逐步调低至pH值为5~7,再对等于或高于0.5MBq/m3的蒸馏液加回浓缩液中,重复步骤(2)、(3)直至浓缩液达到固化标准,蒸发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电站放射性废液蒸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加酸的量是通过对浓缩液采用化学滴定法来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电站放射性废液蒸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采用逐级逼近法加酸降低浓缩液的pH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电站放射性废液蒸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逐级逼近法为:对废液进行分次加酸分次蒸发来调节浓缩液的pH值,每次加酸时间为每次蒸发开始前;每完成一次加酸蒸发后,取样验证蒸馏液的放射性是否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并且验证浓缩液pH值的是否跟化学滴定的检测结果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电站放射性废液蒸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加酸时,对浓缩液进行取样检测分析,检测浓缩液中的钠硼比、硼含量、总含盐量,所述固化标准为硼浓度达到40000-50000ppm,且浓缩液中钠硼比(重量比)为0.20-0.25时对浓缩液进行固化;或者是总含盐量达到300g/L后对浓缩液进行固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电站放射性废液蒸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当检测结果中的钠硼比应不在0.20-0.25之间时,对浓缩液加氢氧化钠进行调整,使钠硼比满足上述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电站放射性废液蒸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加酸时,还需对浓缩液的总放射性进行取样分析,并对蒸发器的加热器壳侧温度变化进行跟踪。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电站放射性废液蒸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加酸为硝酸。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电站放射性废液蒸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蒸馏液放射性检测频度为每次蒸馏液排放前取样检测。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电站放射性废液蒸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浓缩液的取样检测频度为每完成一次加酸操作后取样检测。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电站放射性废液蒸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pH值调整后,如果蒸发器的加热器RE壳侧温度超过137℃,则需对蒸发器进行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826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