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牛蒡子栽培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26485.1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4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杜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市利昌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52102 | 代理人: | 刘学诗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遵义***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牛蒡 栽培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牛蒡子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牛蒡子.叉叫大力子、恶实.为菊科2 年生探根性草本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 以果实、根、茎叶入药、果实具有疏散风热、宜肺透疹、解毒利咽之功效.可治风热感冒、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等 根能清热解毒、疏风利咽 主产于山东、河北、吉林、辽宁、浙江等省。
牛蒡适应性强,野生于山区坡地、田边地头、房前屋后、淘边路旁比较肥沃的土壤中,较耐盐碱.在轻盐碱地也能正常生长。耐寒、耐旱、怕涝、喜温暖湿润气候,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以排灌方便、土层探厚、疏松肥沃、富古腐殖质的壤土或近壤土为佳。生长期需水较多,4-5月植株生长迟缓,7-8月温暖湿润的雨季生长迅速。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牛蒡子传统种植方法中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吸收其精华,使牛蒡子的种植技术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以便提高和保证牛蒡子所产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和保证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种牛蒡子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
1.栽培技术
1.1 选地与基地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播种前深耕30 cm 左右,耙细整平;
1.2 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春、夏、秋均可播种;春播在“清明前后,夏播在“夏至”前后,秋播在“立秋”前后,为缩短占地时间,以夏、秋播为宜 播种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
1.2.1直播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后,放温暖处,用温水冲洗1次/l天,待种子露白时播种;在整好的土地上按行株距6Ocm× 45cm挖30cm深的穴,每寅内施充分腐熟的土杂肥约l㎏ ,与土混匀,将穴填平、灌水待表土稍干松时再在穴面挖3-4cm 深的穴,每穴撒饱满种子3-4粒,覆土盖平、踩实,使种子与土壤密结;夏、秋播的约6-7 天出苗;出苗后每穴留2株健苗缺苗处及时朴上;播种量1.5-2 kg/667㎡;
1.2.2 育苗穆载在整地前;每亩施土杂肥2000-3000 kg,捣细撒匀,探耕20-25 cm,耙细整平,做1m宽的平畦,若天旱应向畦内浇水,待土表稍干松时再播种;播种时.每畦按4-5行开2-3cm深的沟,将处理好的种子撤于沟内,覆土盖平,稍加镇压;播种量2-2 5 kg/667㎡ 幼苗长出两片真叶时;按株距3 cm进行间苗;育苗后春、夏播的可在秋季移栽,秋播的在竖春未展叶前移栽穆植时,从苗畦内挖出幼苗略带田土,按行株距6Ocm×45cm 挖穴;深度与畦内原深度相同,填土踩实,浇足定根水以保成活;
2. 田间管理
2.1 排灌在苗期,移栽后要经常保持地面湿润;幼苗返青和花期不可缺水 追肥后,严重干旱时应适当浇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
2.2 问苗、定酋结台中耕除草,进行问苗,补苗,每穴留1-2株健苗,确保苗全苗壮;
2.3 中耕赊革和培土生长期要经常中耕除草,保持田间疏松无杂草苗封行前,可结合除草,向根部培土,防止倒伏;
2.4 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结合中耕除草对牛蒡进行追肥第1次在封冻后 用圈肥2000 kg/667㎡;撒于地面;第2次在竖春解冻后幼苗返青时,结合浇水,每株旁施土杂肥约1 kg;尿素30- 6O g,或施充分腐熟的人粪屎15O0-2000 kg/667㎡,促进地上部生长;第3次于植株开始抽苔时,施尿素1 5 kg或磷酸二铵10kg/667 ㎡ ,可促进分桂和籽粒饱满追肥后要及时浇水;
2.5 越冬管理牛蒡当年播种不结果,为促进第2年生长、苗壮,提高产量和质量,冬季叶子枯萎后,要丑时清除枯叶和杂草,干旱时浇封冻术.封冻前在植株的基部培土,第2 年解冻后将盖土松动;
3.病虫害防治
3.1 病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市利昌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遵义市利昌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64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级联快速旋转延迟扫描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平面内全方向振动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