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即时通信客户端及即时通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25234.1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5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赫伽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10008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息 处理 方法 即时 通信 客户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即时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即时通信客户端及即时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网络即时通信工具(Instant Messenger,IM)已经成为大多数网民所使用的沟通工具,其不仅应用于平时的休闲娱乐中,而且在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即时通信工具作为广大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普遍使用的通信方式,其中一种典型的组织方式就是群,即多人聊天室,在群的这种组织方式下,几十人甚至上百人都可以向面对面交谈一样进行沟通,所以非常方便。
然而,本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在群里聊天时,常常有多个话题,而群聊天的上下文是按照时间顺序由上至下显示的,所以群的聊天上下文会比较乱,需要用户去一个个分辨某用户发言的内容是关于哪个话题的,所以通信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即时通信客户端及即时通信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即时通信中群聊时通信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一即时通信客户端,所述即时通信客户端连接于即时通信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与当前通信窗口对应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当前通信窗口中包括一用户列表,所述用户列表中包括所述即时通信客户端对应的第一用户和N个第二用户,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当第一消息为创建话题的消息时,获得所述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一话题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话题信息,在所述当前通信窗口中创建与所述第一话题信息对应的第一子窗口,使得所述当前通信窗口中的所有用户能够在所述第一子窗口中进行通信。
可选的,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还连接于所述N个第二用户对应的N个第二即时通信客户端,当所述第一消息为通过当前通信窗口中的操作对象触发的时,所述在所述当前通信窗口中创建与所述第一话题信息对应的第一子窗口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一通知信息给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使得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能够将所述第一话题信息广播给所述N个第二即时通信客户端;其中,所述第一通知信息中包括第一话题信息。
可选的,在所述当前通信窗口中创建与所述第一话题信息对应的第一子窗口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子窗口的输入框中接收第一通信消息;在所述第一通信消息上增加与所述第一话题信息对应的标签信息,获得第二通信消息;发送所述第二通信消息给所述N个第二即时通信客户端,或者发送所述第二通信消息给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使得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能够将所述第二通信消息广播给所述N个第二即时通信客户端。
可选的,在所述当前通信窗口中创建与所述第一话题信息对应的第一子窗口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子窗口的输入框中接收第一通信消息;将所述第一通信消息显示在所述第一子窗口中。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子窗口中接收第一通信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通信消息上增加与所述第一话题信息对应的标签信息,获得第二通信消息;将所述第二通信消息显示在所述当前通信窗口中。
可选的,在所述当前通信窗口中创建与所述第一话题信息对应的第一子窗口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三通信消息;判断所述第三通信消息是否为与所述第一话题信息对应的通信消息;当所述第三通信消息为与所述第一话题信息对应的通信消息时,将所述第三通信消息中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话题信息的标签信息去除后的通信消息显示在所述第一子窗口中。
可选的,当所述第三通信消息为与所述第一话题信息对应的通信消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三通信消息显示在所述当前窗口中。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窗口还包括一子用户列表,用于表示参与与所述第一子窗口对应的话题的用户,所述子用户列表中的用户为所述用户列表中的用户的子集,在所述当前通信窗口中创建与所述第一话题信息对应的第一子窗口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用户退出所述第一子窗口时,生成第二消息;发送所述第二消息给所述子用户列表中的除所述第一用户外的其他用户对应的即时通信客户端,使得所述其他用户对应的即时通信客户端知道所述第一用户已退出所述第一子窗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52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