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雨振的斜拉索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21886.8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0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艺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源一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6 | 分类号: | E01D1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雨 斜拉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桥梁领域的一种拉索结构,特别是一种防雨振的斜拉索。
背景技术
斜拉桥是大跨桥梁的主要桥型之一,而斜拉索是斜拉桥的主要承重构件,它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个桥梁的安全性。目前,斜拉索的强度基本上都能得到保证,锚固问题也基本解决,还需要对它的耐候性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其中,斜拉索的雨振现象尤其值得关注。
斜拉索容易因风雨作用产生振动。雨振现象一方面将使拉索的锚固节点处反复弯曲,索中钢丝将产生附加弯曲应力,在这种弯曲应力的反复作用下,钢丝会发生疲劳,影响拉索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拉索的振动也会引起桥梁的振动,使桥梁的使用者产生心理负担,增加不安全感。 为此,需要避免斜拉索的雨振现象。
为此,出现了一些现有专利技术,如“斜拉索螺旋线抗风雨振措施的制作方法”(专利号200510111785.0)、“复合型抗风雨振斜拉索”(200910182244.5),都是通过在斜拉索表面增加螺旋筋的方式来避免上水路的形成,从而防止雨振现象的发生。这种思路是合理的,效果也不错,但缺陷是加工复杂、成本高。因此,还有必要继续寻求更简便易行、低成本的防雨振斜拉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易加工、低成本、同时具有美化作用的防雨振斜拉索。
本发明的结构包括斜拉索、防水层、土体、植物、网状膜、导管。斜拉索外围包裹一层防水层,然后包裹一层土体,土体外覆盖有一层网状膜以实现固定。土体内埋有植物根系,在防水层外表面布置有若干导管。
所述的网状膜,为塑料制成的细密网。
所述的导管,为塑料制成的空心管,管体表面背离斜拉索的一侧有呈筛状的细孔。
在日常养护时,可在斜拉索底部通过导管输入带压的营养水,由于导管表面有筛状孔,这些营养水将渗出到周围的土体内,滋养植物的生长。细密的网状膜可以固定住土体,而且具有透水透气性,保证植物的生长不受阻碍。当下雨时,雨水通过网状膜可渗入土体,不会在斜拉索的表面形成上水路,彻底消除了产生雨振的基本条件。
另外,吹向斜拉索的风将首先作用于植物之上,使其产生摆动,这个摆动过程可显著消耗风的能量,而且大大减弱了风的脉动等动态特性对斜拉索的影响。同时,由于土体的隔离,风对斜拉索的作用从直接变成了间接,土体的变形也可吸收大量的风能。因此,土体和植物的布置将大大降低风作用对斜拉索的影响。
此外,植物的布置对斜拉索有很大的美化作用,突出了桥梁结构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
可见,本发明具有成本较低、易加工、效果好、环境友好等优点,技术意义和社会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附图1 为本防雨振的斜拉索的横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首先在斜拉索1上布置一周防水层2,然后包裹一层土体3、土体3外表面包裹一层细密的网状膜4。在土体3内埋有若干个导管5,同时埋有植物6的根系。
导管5为塑料制成的空心管,管体表面背离斜拉索1的一侧有呈筛状的细孔。在日常养护时,可在斜拉索1底部通过导管5输入带压的营养水,由于导管5表面有筛状孔,这些营养水将渗出到周围的土体3内,滋养植物6的生长。细密的网状膜4可以固定住土体3,而且具有透水透气性,保证植物6的生长不受阻碍。下雨时,雨水通过网状膜4可渗入土体3,不会在斜拉索1的表面形成上水路,彻底消除了产生雨振的基本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源一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源一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18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液压推土机单边行驶液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无震动止滑车道系统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