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KMnO4氧化反应的含银废水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20821.1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7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华;董亮;肖启亮;卜志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72;C02F1/70;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kmno sub 氧化 反应 废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银废水的处理方法,其适用于电子、电镀等行业产生的含银废水的处理。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电镀工业技术的发展,大量使用硫酸、硝酸银、有机溶剂等化学药剂,使得所排放的含银废水成为废水处理技术中的一个难点。银属于一类污染物,直接排放至水体将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和威胁人体健康;同时银也是一种贵金属,直接排放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对含银废水进行处理,在处理出水达标的情况下考虑银的回收利用。
目前,处理含银废水的方法主要有传统置换法、槽边电解法和旋流电解法,虽然能够对废水中的银进行部分回收,但是出水仍然难以达到排放要求(《电镀污水排放标准》中规定,执行水污染特别排放限值的区域,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放口总银需低于0.1mg/L)。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成本低、运行操作简便、去除率高且稳定的基于KMnO4氧化反应的含银废水处理方法以提高处理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过挤拉成型的基于KMnO4氧化反应的含银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原池内的含银废水,所述含银废水与氧化池管道连接,所述氧化池还管道连通有还原池、初次沉淀池、混凝池、絮凝池、二次沉淀池、浓缩池,所述二次沉淀池还连接有袋式过滤器,所述含银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氧化反应阶段:向含银废水中加入KMnO4进行氧化反应,反应时间为60-90min;
b.向经过步骤a.的废水中加入FeSO4溶液,并调整pH至8-9,反应时间为30-60min;
c.初次沉淀分离阶段:还原池内的废水进行初次沉淀,初次沉淀时间为120-150min;
d.混凝反应阶段:初次沉淀后的上清液经收集后进入混凝池,投加混凝剂并调节pH至8.5-9.5,反应时间为20-30min;
e.絮凝反应阶段:在混凝处理后的水中加入高分子絮凝剂进行絮凝反应,反应时间为20-30min;
f.二次沉淀分离阶段:絮凝反应后的废水再次进入二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二次沉淀时间为120-150min;
g.袋式过滤阶段:二次沉淀池出水进入袋式过滤器过滤,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固体物,使出水澄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a.氧化反应阶段的氧化反应环境为pH值在2-5的范围内或pH值在10-12的范围内。
本发明一种基于KMnO4氧化反应的含银废水处理方法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为:
1、工艺流程简单,无需电解法除银所需的复杂设备,同时节省了能耗;
2、操作管理简便,特别是氧化反应过程中使用的KMnO4具有较广的pH适宜范围;
3、银的去除率高,在含银废水含银量在0.15-6.3mg/L的情况下,出水中银含量都可以维持在0.075mg/L以下;
4、易于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含银污泥脱水后可以卖给有资质的处理单位进行银的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KMnO4氧化反应的含银废水处理方法的工作流程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一种基于KMnO4氧化反应的含银废水处理方法的最佳实施方式,其包括原池内的含银废水,所述含银废水与氧化池管道连接,所述氧化池还管道连通有还原池、初次沉淀池、混凝池、絮凝池、二次沉淀池、浓缩池,所述二次沉淀池还连接有袋式过滤器,所述含银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氧化反应阶段:向含银废水中加入KMnO4进行氧化反应,反应时间为60-90min;
b.向经过步骤a.的废水中加入FeSO4溶液,并调整pH至8-9,反应时间为30-60min;
c.初次沉淀分离阶段:还原池内的废水进行初次沉淀,初次沉淀时间为120-150min;
d.混凝反应阶段:初次沉淀后的上清液经收集后进入混凝池,投加混凝剂并调节pH至8.5-9.5,反应时间为20-30min;
e.絮凝反应阶段:在混凝处理后的水中加入高分子絮凝剂进行絮凝反应,反应时间为20-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08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