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射频接收器的低噪声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15434.9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6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周思宁;洪志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1/26 | 分类号: | H03F1/26;H03F3/45;H04B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射频 接收器 低噪声放大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低噪声放大器,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射频接收器的低噪声放大器。
背景技术
在进行频率转换前,射频(radiofrequency,简称为RF)接收器内的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amplifier,简称为LNA)被用于来提升输入射频信号的强度,这对于防止混频器的噪声影响整体前端(front-end)的噪声表现相当重要。
典型的射频接收器必须能在受到强烈干扰时,处理微弱的目标信号。单一而强烈的干扰会使射频接收器内的低噪声放大器达到饱和状态,导致目标信号的增益受到限制。这种情形称为屏蔽(blocking),且这种单一而强烈干扰称为屏蔽干扰(blocker)。
再者,由于低噪声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这些干扰会在信号通道产生非预期的调制分量。使得射频接收器处理目标信号时不可避免地一并处理这些调制分量,而产生后续影响。这些都是接收器的灵敏度(处理非常微弱信号的能力)被影响而导致钝化/衰减(desensitization)的例子。
为了解决由调制分量与屏蔽干扰所产生的信号钝化(desensitization)问题,通常会使用表面声波滤波器(surfaceacousticwavefilter,简称为SAW)。表面声波滤波器是一种经常被用在射频接收器的带通滤波器,据以防止干扰影响低噪声放大器。
但是,表面声波滤波器无法被整合于芯片内部,且其制造成本相当昂贵。因此,为了减少制造成本,如何在设计射频接收器时,避免使用表面声波滤波器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为一种低噪声放大器,包含:多个放大器模块,耦接并共用一共同输出节点,该多个放大器模块包含该多个放大器模块透过交流方式或直流方式耦接的一共同输入端,用以接收一频段内射频信号,其中,该多个放大器模块根据不同的偏压而运作。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一种低噪声放大器,包含:多个放大器模块,具有一共同输入端,用以接收一输入射频信号,并输出一电流至一共同输出节点;其中,该多个放大器模块透过交流方式或直流方式耦接至该共同输入端,相较于以交流方式耦接至共同输入端的该多个放大器模块之一,该多个放大器模块的一可接收较大电压范围的输入射频信号。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为一种不具表面声波滤波器的接收器,包含一天线;一低噪声放大器,包含:多个放大器模块,具有一共同输入端,其使该多个放大器模块透过交流方式或直流方式耦接,该多个放大器模块自该天线接收一输入射频信号,并输出一放大射频信号至一共同输出节点;其中,该多个放大器模块根据不同的偏压运作;以及,一混频器,其降转(downconverting)该放大射频信号的一总和。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一实施例,而举出零差(homodyne)无线接收器的方块图。
图2,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低噪声放大器的方块图。
图3,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一实施例的差动低噪声放大器的示意图。
图4,其是差动低噪声放大器的模拟结果。
图5,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射频接收器100 天线102
低噪声放大器104 降转混频器106、108
低噪声放大器200、500
互导放大器202、204、502、504
共同输出节点210 电容214
共同输入端206 输入端208
差动低噪声放大器300 差动互导放大器302、304
曲线402、404、40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说明本发明构想所举出将低噪声放大器应用于接收器的例子。仅管下述的例子是将本发明应用至不具表面声波滤波器的射频接收器或传送器的情形,但是本发明亦可被应用于各种广义的通讯领域、雷达、辐射学应用(radiometryapplication)等。
所以,本发明的构想不应被局限于此处所举出的例子,而可由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灵活应用于其他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54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