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烫烧伤、溃疡伤口消毒的纳米银泡沫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14868.7 申请日: 2012-10-26
公开(公告)号: CN102872160A 公开(公告)日: 2013-01-16
发明(设计)人: 林文辉;万来鸿;符正南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同德药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3/38 分类号: A61K33/38;A61K9/00;A61P17/02;A61P31/02
代理公司: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代理人: 刘广生
地址: 52400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烧伤 溃疡 伤口 消毒 纳米 泡沫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烫烧伤、溃疡伤口消毒的泡沫剂,具体涉及一种以纳米银和壳聚糖为杀菌物质的泡沫剂,属于医用消毒剂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活中伤口随处可见,常常会引起皮肤和软组织的损伤,一旦引发,将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为了使伤口不受感染,能较快地愈合,先要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液有碘酒、酒精、双氧水等,但这些物质刺激性比较大,应避免大剂量使用,尤其化脓性伤口,脓性分泌物和伤口内部的脂肪会与碘起反应,生成化合物而使其失效。

银的抗菌性能早在16世纪就广泛地应用于医药界,如用银片覆盖伤口预防溃烂,用银丝织成纱布包裹皮肤创伤等。20世纪30年代,抗生素的发现一度使人们忽视了对银抗菌性能的利用。然而,随着抗生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越来越多的微生物通过变异产生了耐药性,使得一些疾病无法医治,而纳米银是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研制而成的新型抗菌产品,由于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具有传统无机抗菌剂无法比拟的抗菌效果,且安全性高、效力持久,是一种具有长效性和耐候性抗菌剂。有关纳米银杀菌作用的原理,多数学者认为,超细状态银表面积极大,在水中呈Ag+,因此纳米银的杀菌作用主要与银离子有关,可与菌体中酶蛋白中的-SH迅速结合,供代谢关键酶失活,使致病菌不能代谢而死亡;其次,纳米银可与致病菌DNA碱基结合并形成交叉链接,置换嘌呤和嘧啶中相邻氮之间的氢键,使DNA变性而不能复制,导致致病菌失活。纳米银的原子排列表面为介于固体和分子之间的“介态”,这种活性极强的纳米银微粒具备超强抗菌能力,可杀死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此外,纳米银又是非抗生素类杀菌剂,目前没有任何细菌对银产生耐药性,无不良反应,不产生交叉感染,可见,纳米银除了广谱、抑菌杀菌作用强之外、还能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安全、毒副作用小。

目前纳米银用于杀菌的研究也越来越多,CN101305736公开了一种纳米银杀菌液的制备方法,将纳米银粉加入到水中,制成杀菌液;CN1827173A公开了一种螯合纳米银杀菌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产品主要用于公共活动场所的消毒;CN1685830A公开了一种纳米银抗菌粉体及制备方法,产品主要用于陶瓷卫生洁具、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等领域,效果显著,但是纳米银用于伤口杀菌的研究目前大部分都是用在敷料上面,可以达到灭菌及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目前还没有纳米银消毒剂直接用于伤口杀菌的报导。

烫伤、溃疡治疗最为主要的是防止细菌感染,特别是陈旧性溃疡,经久不愈,伤口感染了细菌,而且产生耐药性,抗菌素已经对其失效。本发明利用壳聚糖和纳米银的协同作用开发了一种可用于烫烧伤、溃疡伤口消毒的泡沫剂,由于壳聚糖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的大分子多糖,对人体无毒,可促进伤口愈合及组织重建,和纳米银共同作用制得的产品能直接杀灭细菌,并在伤口表面还可形成网状结构,形成一道屏障,吸附细菌将其杀灭,不仅杀菌效果好,而且成本低,使用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银泡沫剂,可用于烫烧伤、溃疡伤口消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银泡沫剂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烫烧伤、溃疡伤口消毒的泡沫剂,该泡沫乳剂由给药体系和抛射剂组成,各组分的含量为:

纳米银胶溶液  50~150ppm

壳聚糖        5~10%

增溶剂        0.1~1.0%

湿润剂        0.1~0.5%

增稠剂        0.1~0.5%

防腐剂        0.1~1%

发泡剂        1~5%

杀菌物质      0.5~1%

清凉物质      0.5~1%

pH调节剂      适量

抛射剂       10-20%

去离子水      补足100g

其中,所述的纳米银胶溶液为医用溶液,其纳米银粒径25~50nm范围;壳聚糖分子量分布在2000~5000,脱乙酰度95%以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同德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同德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48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