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多层喷淋结构的煤气脱硫塔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12150.4 | 申请日: | 201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1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唐晓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皇龙智能破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51219 | 代理人: | 曾祥坤;黎照西 |
地址: | 6217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喷淋 结构 煤气 脱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气脱硫塔。
背景技术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各种含硫煤制成用于燃烧的煤气,均需要脱除煤气中的硫。煤气中的硫可分为燃烧后脱出的二氧化硫和燃烧前脱出硫化氢两种,因燃烧后的烟气量较多,处理工艺复杂,目前煤气脱硫大多采用燃烧前脱出二氧化硫的方法,这种方法现在采用的设备通常是将旋流塔、填料塔或者气液分离塔等设备组合起来,这种组合结构的设备占地面积大,处理时煤气受到的阻力也较大,填料易发生堵塞,并且清洗更换均十分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易清洗更换、占地面积小、不会发生填料堵塞的带多层喷淋结构的煤气脱硫塔。
本发明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带多层喷淋结构的煤气脱硫塔,包括筒体、自筒体底部向上依次设置的下排液口、进气管、下喷淋层、固定在筒体内壁上的接水槽和位于接水槽底部的上排液口、支撑在接水槽上的挡水板、上喷淋层、除雾器和出气管,其中,挡水板的外径大于接水槽的内径。
所述挡水板由内向外倾斜设置,从而可使从上喷淋层出来的脱硫液顺利流至接水槽中。
所述接水槽焊接在筒体的内壁上,接水槽的底板由内向外倾斜,以使上述脱硫液更顺利地从排液口排出。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喷淋层和下喷淋层上均设置有将脱硫液或脱硫底液雾化成小液滴的喷头,脱硫液或脱硫底液经该喷头雾化后的液滴直径为0.01至0.5毫米,从而更好地将脱硫液或脱硫底液雾化,使其与煤气更好地进行传热与传质;值得一提的是,上喷淋层和下喷淋层均可以设置成一层或多层。
直径在0.2至0.3毫米之间的脱硫液或脱硫底液质量大于向液滴总质量的90%。
所述除雾器为可拆分的块式组合结构,从而可很方便地从入孔中取出。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多层喷淋结构使塔内中部的脱硫液和下部的脱硫底液完全不相混合,煤气经过下喷淋层时,雾化后的脱硫底液与煤气进行第一次传热和传质,去除煤气中大部分二氧化硫,煤气再经过上喷淋层时,雾化后的脱硫液再与其进行传热和传质,使脱硫更加彻底;并且,上喷淋层使用过的脱硫液经挡水板收集后,流入至接水槽的底部并从上排液口排出,下喷淋层使用过的脱硫底液经位于筒体底部的下排液口排出,因此,使用一套本煤气脱硫塔即可同时达到较为理想的脱硫状态,其占地面积小、结构较为简单、煤气在处理过程中上升的阻力较小,从而提高脱硫效率,不会发生填料堵塞,清洗和更换均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案实施例中多层喷淋结构的煤气脱硫塔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在以下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带多层喷淋结构的煤气脱硫塔,包括筒体1、自筒体1底部向上依次设置的下排液口2、进气管3、下喷淋层4、固定在筒体1内壁上的接水槽5和位于接水槽5底部的上排液口6、支撑在接水槽5上的挡水板7、上喷淋层8、除雾器9和出气管10,其中,挡水板7的外径大于接水槽5的内径;所述挡水板7由内向外倾斜设置;所述接水槽5焊接在筒体1的内壁上,接水槽5的底板由内向外倾斜;所述上喷淋层8和下喷淋层4上均设置有将脱硫液或脱硫底液雾化成小液滴的喷头,脱硫液或脱硫底液经该喷头雾化后的液滴直径为0.01至0.5毫米;直径在0.2至0.3毫米之间的脱硫液或脱硫底液质量大于向液滴总质量的90%;所述除雾器9为可拆分的块式组合结构。
如图中箭头所示,煤气从筒体1下部的进气管3进入,往下喷淋层4中通入脱硫底液,下喷淋层4中的喷头使其雾化成小液滴,从而与煤气进行第一次传热和传质,去除煤气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硫,使用后的脱硫底液汇集在筒体1底部的下排液口2并排出;煤气在气体压力作用下继续上升,通过接水槽5和挡水板7之间的间隙,再与由喷淋层8雾化后喷出的脱硫液进行传热和传质,去除煤气中剩余的二氧化硫,使用后的脱硫液经挡水板7收集后,从挡水板7的边缘流至接水槽5中,再由位于接水槽5底部的上排液口6排出,该挡水板7和接水槽5的配合结构,使上述脱硫液和脱硫底液完全分离,进一步提高脱硫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皇龙智能破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皇龙智能破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21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