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型箕斗定重装载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11318.X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0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蔡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五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5/32 | 分类号: | B65G65/32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箕斗 装载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型箕斗定重装载设备,属于称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箕斗装载设备是从井下煤仓向箕斗装载原煤的中间贮装和计量装置。建国初期,我国广泛采用压板式的溜煤嘴作为装载设备。这种装载设备的撒煤量大,装煤时冲击力大,不能实现定量装载,严重影响煤矿生产安全。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煤矿所采用的立井箕斗装载设备大多数为定量斗仓式,这是一种预先计量的装载方式,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撒煤量,而且便于实现自动化提升。但是这种装载方式属于定容装载,其以煤量的高度来反映煤的质量,受煤的密度、含水量等因素影响大,测量结果准确度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我国新建矿井在定量装载设备上安装称重元件,即在定量斗底部安装称重传感器,对定量斗的重量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箕斗的定重装载。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定量斗式箕斗定重装载设备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定量斗装煤过程中,煤流对定量斗有一定的冲击作用,由于长期频繁的冲击,减少了定量斗的使用寿命;冲击形成的瞬时力也会传给称重传感器,在称重信号中引入无规律的干扰信号,严重影响称重系统的精度;二是采用带式输送机对定量斗装煤时,如果在传感器实际测量值达到核定值时再关停输送机,则输送机停机过程中仍然会有煤装入定量斗,造成称重不准确,为此在实际应用中是在实测值将要达到核定值时提前关掉输送机,从而使实际装载量接近核定值,该提前量是在现场通过多次试验得到的,但是由于输送机运行的不稳定性和皮带上煤的不均匀性等因素影响,实际装载精度不高;三是称重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零点漂移,尤其在井下恶劣的使用环境中,称重传感器使用一段时间后,称重误差偏大,不能满足定重装载的需要,实际使用中需每半年更换一次称重传感器,经济性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型箕斗定重装载设备,装煤精度准确,可靠性强,避免频繁更换称重传感器,降低定重装载设备的维护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箕斗定重装载设备,包括定量斗、称重传感器、扇形闸门油缸和扇形闸门,定量斗的卸料口处安装有扇形闸门,定量斗底部安装有称重传感器,扇形闸门油缸焊接在定量斗侧壁上,扇形闸门与扇形闸门油缸连接,还包括缓冲仓,缓冲仓内部安装有煤位计,缓冲仓为倒锥结构,缓冲仓的卸料口位于仓底部,卸料口处安装有平板闸门,平板闸门与平板闸门油缸连接,缓冲仓位于定量斗的正上方,定量斗两侧壁下方分别安装有一个砝码举升油缸,平板闸门油缸的油路、砝码举升油缸的油路和扇形闸门油缸的油路均与液压泵站连接,煤位计、称重传感器、带式输送机和液压泵站与提升控制室内的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标准砝码,每个砝码举升油缸的正下方分别连接有一组标准砝码。
进一步,平板闸门为双翼对开式。
进一步,标准砝码的重量为定量斗核定荷载的5%-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带式输送机的卸煤首先装入缓冲仓,对定量斗进行装煤时,缓冲仓下平板闸门打开,缓冲仓中的煤靠自重落入定量斗,与利用带式输送机直接进行装煤相比,冲击大幅度减小,定量斗使用寿命增长;冲击形成的瞬时力也大幅度减弱,对称重传感器的干扰较小,不会对称重系统的精度造成较大的影响;安装缓冲仓后,当称重传感器的实际测量值达到定量斗的核定值时,同时关停缓冲仓下平板闸门和带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停机过程中多余的卸煤被储存在缓冲仓中,不会对定量斗的装载量造成影响,实际装载精度较高;称重传感器使用一段时间后,为防止零漂的出现,使用校准装置对称重传感器进行校准,即利用砝码举升油缸提起位于定量斗两侧的标准砝码,校验称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从而消除零漂,避免频繁更换称重传感器,降低定重装载设备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局部视图。
图中:1、带式输送机,2、缓冲仓,3、煤位计,4、平板闸门油缸,5、平板闸门,6、定量斗,7、液压泵站,8、砝码举升油缸,9、称重传感器,10、标准砝码,11、扇形闸门油缸,12、扇形闸门,13、箕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五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州五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13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级青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幼小甲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