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校车车内安全监控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11201.1 | 申请日: | 201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0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肖宾杰;王宗暐;陈洪;戴孙放;于芳;杨桂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G08B25/10 | 分类号: | G08B25/10;B60Q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校车 安全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校车车内安全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校车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2011年下半年甘肃正宁校车事故及多起高速公路连环相撞事件引发人们对校车的极大关注。校车相关标准、政府扶持政策都在加紧进行。但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校车安全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障。主要有如下的不足:
1.随着入学适龄儿童减少,一些地区撤校、并校严重,直接导致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对校车的需求激增。
2.校车花费为学生自行负担部分,导致多数地方从经济因素考虑,校车超载成为常态、车辆保养及安全检查不能保证、驾驶者的技术及责任心好坏不一。这些因素是威胁校车安全的直接因素。
3.校车的使用者为未成年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意识差。尤其是幼儿园校车,曾多次报道学生被遗留车中导致事故的悲剧。
以上不足不仅需要加大投入、加快标准建设、强化管理;更需要从技术上加以保证。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校车车内安全监控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面有效的校车车内安全监控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校车车内安全监控系统,设置在校车车内,包括:用于获取车内视频信息的车载摄像机,用于接收和处理所述车载摄像机中视频信息的DSP智能图像处理及存储设备,用于与校车管理中心通讯的无线通信模块;所述车载摄像机与所述DSP智能图像处理及存储设备信号连接,所述DSP智能图像处理及存储设备与无线通讯模块信号连接。
较佳的,还包括一个用于对司机发出报警提示的车载报警器,所述车载报警器与所述DSP智能图像处理及存储设备或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信号连接。
较佳的,所述车载摄像机至少包括:用于获取车内情况的车内摄像机,用于监控上下车情况的车门摄像机,用于监控车行前方的车前部摄像机。
较佳的,所述车内摄像机为两个,分别为监控车内前半部分的前车内摄像机和监控车内后半部分的后车内摄像机。
较佳的,所述车门摄像机为两个,分别为监控车前门的车前门摄像机和监控车后门的车后门摄像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车载摄像机、DSP智能图像处理及存储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模块实现对校车车内情况及校车前方的全程监控,对识别结果中的异常事件进行报警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上传事件信息给校车管理中心或对司机及时发出警报,以实现对校车运行全过程车内安全的监控。比如,对异常情况,车载报警器,同时通过无线方式发送视频信息,对需要110、120协助的场景,自动发送生成的信息(时间、地点、事由、车牌号等)。
本发明的上下车人数统计功能通过DSP智能图像处理或其他现有软件,实现对经过车门处人员以身高的区分或所穿服装(如学生校服颜色),分别统计成人和未成年人,尤其适用于幼儿园校车,通过上下车人数对比可保证校车内无遗留人员,此处,本发明就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模块可实现事件信息上传,避免所有视频信息上传的不便。
本发明还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创新性:
1.通过DSP智能图像处理及存储设备对紧急事件进行检测,与常规视频检测人流的差异在于:
(1)通过对上、下车人员中跟车教师和学生的识别,统计人数来确保人员无遗留。
(2)通过视频图像比较保证识别车外事件及车内学生的异常情况,并由事件触发报警,提示司机或校车管理部门;并及时向公安、医院等部门发送救助信息。
2.结合DSP智能图像处理及存储设备及无线通信模块,校车管理人员、校方、教育部门、家长等均可在平时或事件状态下获取视频信息。
3.通过本发明的校车车内安全监控系统,对乘车学生进行全程监督;同时辅助监测车外路况,提高校车的安全防护等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异常事件处理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视频处理与识别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12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照明引虫养鸡方法
- 下一篇:轮滑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