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限流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8514.1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1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保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方振昌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限流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限流电路,特别涉及直流电路中可恢复的限流电路。
背景技术
限流电路或器件有很多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1931年)在一百多年前发明的保险丝就是限流器件,保险丝(fuse)也被称为电流保险丝,IEC127标准将它定义为熔断体(fuse-link)。
表一给出了现有技术中特快断保险丝的电气特性,该特性满足中国的CCC、美国UL认证标准。
从表一可以看到现有技术保险丝的特性,在电流为额定电流200%时,熔断时间允许长达1秒,实测都在300mS以上,即0.3秒以上,且一旦熔断,即使后续的短路已排除,电路重新上电,也要更换保险丝才能正常工作。
现有技术保险丝存在熔断时间长,熔断后不可自行恢复的缺点。
后来出现的自恢复保险丝,是一种过流电子保护元器件,采用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在高压、高温,硫化反应的条件下,搀入导电粒子材料后,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习惯上把 PPTC(Polyer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ent)也叫自恢复保险丝。严格意义讲:PPTC不是自恢复保险丝,Resettable Fuse才是自恢复保险丝。
自恢复保险丝是由经过特殊处理的聚合树脂(Polymer)及分布在里面的导电粒子(Carbon Black)组成。在正常操作下聚合树脂紧密地将导电粒子束缚在结晶状的结构外,构成链状导电通路,此时的自恢复保险丝为低阻状态,线路上流经自恢复保险丝的电流所产生的热能小,不会改变晶体结构。当线路发生短路或过载时,流经自恢复保险丝的大电流产生的热量使聚合树脂融化,体积迅速增长,形成高阻状态,工作电流迅速减小,从而对电路进行限制和保护。当故障排除后,自恢复保险丝重新冷却结晶,体积收缩,导电粒子重新形成导电通路,自恢复保险丝恢复为低阻状态,从而完成对电路的保护,无须人工更换。
PPTC为高分子聚合物正系数温度元件,俗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防护效果较差。当线路发生短路或过载时,流经自恢复保险丝的大电流产生的热量使电阻值升高,从而使PPTC器件承担的电压也升高,器件会自动寻找到一个限流点,确保其发热维持其高阻状态。
正因为如此,自恢复保险丝都是利用温度升高来工作的,温度的升高需要时间,这也决定了自恢复保险丝在过流时反应慢,起保护后,仍存在较大的维持电流,其所起的作用是确保不引起火灾而已。
特别是用于低压(小于60V)直流电路中,很多供电端不可避免地存在大容量的滤波电容,自恢复保险丝很难取得较好的保护作用,自恢复保险丝经常被电子工程师误用而烧毁后续电路,电压适应性差,对于不同的工作电压,经常要重新计算发热量,可以忍受的最小保护电流,来重新选择自恢复保险丝,在使用中很不方便。
中国公开号为CN1110836A的专利《一种电子熔断器》解决了这一问题,原文的摘要:“提出一种利用晶体管和继电器工作原理构成的电子熔断器,由取样线圈、晶体管开关、继电器、执行开关和整流电桥构成。保留整流电桥为交流电子熔断器,取消整流电桥为直流电子熔断器。本电子熔断器自身不耗电,带负载使用时开关压降极小,负载短路或过载时能快速切断电源,负载开路时能自动恢复供电,可无数次重复使用,免却通常更换熔断器之累。本发明适用于保护各种直流电源,取代热熔式金属丝或片状熔断器的使用,尤其适合断电要求高或更换熔断器困难的场所。”
上述专利的技术方案由于存在取样线圈,体积大,且无法对直流电路进行限流保护。
应用于直流电路的限流电路,很多公司都进行了研究,中国公开号为CN1149936A的专利《限流电路》示出了西门子公司在1994年6月1日公开的解决方案,这里直接引用原文:限流电路,包括场效应晶体管(12)的源-漏极通道,和与之串连的一个电流传感器(8),共同配置在电路的纵向分支上。通过在电流传感器(8)内的一个扼流圈(9)限制电流的上升速度,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短暂的过流现象。作为续流二极管的二极管(11)与电流传感器(8)并联连接,本电路尤其适于用作通信设备的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85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