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蚬和水丝蚓联用抑制封闭型水体内源磷释放的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5998.4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1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C02F1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毅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丝蚓 联用 抑制 封闭 水体 内源 释放 新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治理技术,具体涉及的是河蚬和水丝蚓联用抑制封闭型水体内源磷释放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已经截除外源污染的封闭型水体而言,内源释放是维持水体营养盐含量的关键环节。正是由于内源的释放导致水体水质在短期内并未明显改善,尽管人们采用了截除外源的修复技术,但从长期来看,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内源释放,其会在长期内在底泥、水、生物间持续循环,从而影响修复效果。
对于富营养化水体而言,人们通常采用化学法、物理法和环保清淤法等来抑制内源磷释放。化学法是指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对表层底泥进行氧化或固定,抑制内源磷释放;物理法是指采用物理材料如未污染的底泥、清洁砂子、砾石、钙质膨润土、灰渣、人工沸石、水泥等作为覆盖材料,将底泥与水物理性隔开。环保清淤通过清除水体底泥而达到减少内源磷释放的目的。该方法仍处于实验阶段,即使在某些水体应用,水质改善效果未完全达到预期,而且疏浚的投入也大。清除的底泥处置不当,则会引起二次污染。也有采用种植水生植物,在根圈效应作用下,将内源磷固定或者被水生植物吸收。这种方法对底泥的组成、厚度、上覆水水质等都有较高要求,而且其效果也一般。
从上述方法中可以看出,目前,对内源磷的控制通常是物理方法,但还没有采用底栖生物对内源磷的释放进行控制的技术和方法。而底栖生物在捕食等活动中,会对底泥进行扰动,从而引入溶解氧,增加底泥中有氧环境的体积,进而提高氧化还原电位,抑制内源磷释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河蚬和水丝蚓联用抑制封闭型水体内源磷释放的新方法,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资源投入较大、常常向水体引入二次污染、水体修复措施停止后,水质迅速恶化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河蚬和水丝蚓联用抑制封闭型水体内源磷释放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底泥中加水丝蚓;
步骤2)2-3天后,加入河蚬;
步骤3)每隔十天,检测水中磷浓度,直至稳定不变。
进一步的,所述水丝蚓投加量设置为10000ind/m2,所述水丝蚓长度选用2cm;河蚬投加量设置为200ind/m2,所述河蚬大小选用3g/ind。
本发明的原理:
通过河蚬和水丝蚓的捕食等活动扰动底泥,引入溶解氧,增加底泥中有氧环境的体积,提高氧化还原电位,在表层底泥中形成一层氧化层,从而达到抑制内源磷释放的目的。水丝蚓属于向上输送者功能群,会在底泥中向下挖掘洞穴,并生活其中,通过身体摆动获得溶解氧,同时溶解氧的融入也会将洞穴周边的底泥氧化,从而在纵向上增加有氧环境的体积。而河蚬活动在底泥表层,其活动路径没有明显规律,但其会扰动表层底泥,增加表层底泥与上覆水的接触,强化氧化作用。另外,河蚬扰动对表层底泥的破坏,同时也会破坏水丝蚓的洞穴,导致水丝蚓向更深处挖掘洞穴,或者抛弃原有洞穴,重新挖掘洞穴,因此,加大了水丝蚓的活动频率和活动范围,从而使得底泥中有氧环境的体积相应增加。由于溶解氧的渗入,会改变底泥中微生物种群的种类和丰度,特别是好氧微生物和兼氧微生物。这有利于对底泥中的有机质的降解和净化,防止厌氧环境的产生。也使得铁锰等金属离子以氧化态存在,与底泥中的磷结合,形成难以释放的形态。通过底泥厌氧环境的改造,内源磷的形态会逐渐由易释放态磷向难释放态磷转化,进而达到抑制内源磷释放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避免向水体引入新的化学风险;降低资源消耗;降低了底泥清淤频率,相应地降低了底泥后继处理费用。通过引入河蚬和水丝蚓,促进底泥中微生物种群的恢复,加快水体自净能力的恢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河蚬和水丝蚓联用抑制封闭型水体内源磷释放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底泥中加水丝蚓;
步骤2)2-3天后,加入河蚬;
步骤3)每隔十天,检测水中磷浓度,直至稳定不变。
进一步的,所述水丝蚓投加量设置为10000ind/m2,所述水丝蚓长度选用2cm;河蚬投加量设置为200ind/m2,所述河蚬大小选用3g/ind。
实施例1 实验室底泥修复模拟实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学院,未经苏州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5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双向限位的外卡式精密电动卡盘
- 下一篇:通乳膏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