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铝膜盖封口的热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5348.X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0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史正;姚辉;侯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B6/00 | 分类号: | B67B6/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地址: | 31001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铝膜盖 封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铝膜盖封口的热封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瓶上铝膜盖的封口由热封装置进行热封实现,由于热封组件的热封头在热压铝膜盖时,瓶口不一定都是处于水平面上,瓶口会有歪斜的情况,基于该原因,热封头在接触斜置瓶口时应当能够随瓶口做一定幅度的摆动以适应瓶口的状态特征,从而使热封头能完全贴覆在瓶口上,然后进行热压操作。
如图1所示,为现有一种用于铝膜盖封口的热封装置,其包括支撑组件和安装于支撑组件上的气动压入组件,气动压入组件包括一根上下移动的导杆8,所述导杆下端连接热封组件1a,所述热封组件内设有加热管5及温度传感器3,热封组件1a的热封头与导杆之间采用万向节1b连接。
但是,现有技术中热封头与导杆之间无论是采用图1中所示万向节的连接结构,还是其他类似结构,均存在明显的结构复杂的缺点,而且对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否则不能满足热封组件的摆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用于铝膜盖封口的热封装置,结构简单,而且加工精度要求低,且能够满足热封组件的摆动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铝膜盖封口的热封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和安装于支撑组件上的气动压入组件,气动压入组件包括一根上下移动的导杆,所述导杆下端连接热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下端设有伸入热封组件内部的压头,导杆与热封组件之间设有限位机构限制热封组件脱离导杆并使热封组件在周向上可绕导杆摆动、在轴向上可沿导杆上下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压头头部呈球冠状,用于与热封头内的承压部件配合,使热封头具有更灵活的摆动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在热封组件上端面上的限位垫,所述压头穿过设在限位垫上的限位孔而伸入热封组件内,在导杆对应限位孔位置处环绕外圆周设置有圆环状限位槽,所述圆环状限位槽与限位垫之间设有使热封组件在周向上可绕导杆摆动、在轴向上可沿导杆上下滑动的活动间隙。
该限位机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特点。使用时限位机构既限制了压头不能从热封组件脱出,而且使热封组件能够相对压头做摆动,以及沿导杆中心线方向上下移动。热封组件的摆动幅度受到配合间隙的限制作用而被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热封组件包括热熔块和热熔块下方的热封头,加热管设于热熔块内,温度传感器设于热封头上,热封头内设有承受压头头部压力的承压座。
上述热熔块优选为铝材,承压座优选为不锈钢,热封头优选为铜材。
作为所述热封组件的优选,所述热封头及承压座均为帽盖结构,承压座嵌套于热封头帽盖腔内,其中热封头帽盖腔为台阶槽结构,承压座外侧为与台阶槽配合的阶梯轴结构。
改进的,在所述承压座的帽盖腔底部设有与压头头部配合作用的承压块。
本发明在所述压头与热封组件之间还增设有复位压簧。
本发明将复位弹簧优选设在到热封组件内部空间时采用如下结构,即在所述导杆在限位槽下侧设有限位凸缘,复位压簧套接在压头下端,复位压簧上端顶接限位凸缘,复位压簧下端作用在热封组件上。
作为优选,所述热熔块底部设有凹槽,承压座上端伸出热封头帽盖腔并伸入凹槽内,承压座帽盖腔口部内侧环设有下沉的台阶,所述复位压簧底部压合于该台阶的台阶面上。
本发明在导杆下端设置伸入热封组件内部的压头结构,使得导杆起到传递推力和连接热封组件的作用,这样的设计有助于简化该热封装置的连接结构,降低了加工精度要求,也使得该连接结构简单而便于生产装配,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方便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用于铝膜盖封口的热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用于铝膜盖封口的热封装置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热封组件的实施例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53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