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盛雨器水量快速测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5010.4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6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虎;金光泽;王传宽;杨小燕;蒋小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W1/14 | 分类号: | G01W1/1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盛雨器 水量 快速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盛雨器水量快速测量方法属于一种雨量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变化中,降雨分布格局的改变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一次降雨事件中,准确地降雨量和林内雨量测定,对于研究森林降雨再分配规律、评价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现阶段,多采用瓶装容器储存雨水,并对其体积进行测量。测量方法是将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取降雨量或倒入普通的量杯或量筒中测量降雨量。然而这种方法却有如下缺点:
(1)盛雨器中少许水量时测不准或量不出
移出盛雨器中水的倾倒过程中,会有较多的水分附着在盛雨器的杯壁上,尤其是在盛雨器中水量少时,会导致测不出容器中水量事情的发生。
(2)盛雨器归位不准
进行降雨量和林内雨量空间异质性研究的时候,盛雨器恢复至原位尤其重要。需要将盛雨器移离原位进行水量测定的所有方法,均存在无法保证盛雨器准确恢复至原位问题的发生。
(3)测定盛雨器水量消耗时间长
测定盛雨器水量的流程是倾出盛雨器水于量筒、读取量筒水量、倒出量筒水量、盛雨器归位。在多个盛雨器存在的情况下,累计时间会更长,往往会在第二场降雨来临时,仍然没有测完前一次降雨量和林内雨量事情的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盛雨器水量快速测量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在盛雨器原位对雨水量进行测量,而且测量速度快,测量结果准确,在盛雨器水量低时尤为明显。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盛雨器水量快速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底部有孔测水量筒活塞推入到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的底端,将软管式传水导管的一端与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底端的出水孔连接,软管式传水导管的另一端与针头式圆端取水探头连接;
步骤b:将针头式圆端取水探头浸入到水中,拉动底部有孔测水量筒活塞,直到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内充满至少三分之一的水;
步骤c:将针头式圆端取水探头从水中拿出,并按照从上到下依次为针头式圆端取水探头、软管式传水导管、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底部有孔测水量筒活塞的方式置放测量装置;
步骤d:推动底部有孔测水量筒活塞至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的底端;
步骤e:按照从上到下依次为底部有孔测水量筒活塞、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软管式传水导管、针头式圆端取水探头的方式置放测量装置;
步骤f:拉动底部有孔测水量筒活塞,直到软管式传水导管和针头式圆端取水探头中的水全部进入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
步骤g:保持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竖直状态,记录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内水面凹面底部所对应的体积刻度V1;
步骤h:将针头式圆端取水探头固定在长度大于盛雨器深度的杆上,且保证针头式圆端取水探头与杆的端面平行或从杆的端面伸出;
步骤i:将固定有针头式圆端取水探头的杆插入盛雨器,并使针头式圆端取水探头与盛雨器底部接触;
步骤j:拉动底部有孔测水量筒活塞,至底部有孔测水量筒顶部;在真空的作用下,此时盛雨器中的雨水会自动沿着针头式圆端取水探头和软管式传水导管进入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直到盛雨器内的雨水、软管式传水导管和针头式圆端取水探头中的水全部进入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
步骤k:按照从上到下依次为底部有孔测水量筒活塞、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软管式传水导管、针头式圆端取水探头的方式置放测量装置;
步骤l:保持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竖直状态,记录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内水面凹面底部所对应的体积刻度V2;
步骤m:计算盛水容器中的水量:V0=V2-V1。
上述的一种盛雨器水量快速测量方法,删除步骤e、步骤f、步骤g,在步骤d结束后直接执行步骤h,并且所述的步骤m变为:
步骤m’:得到盛水容器中的水量为V2。
上述的一种盛雨器水量快速测量方法,执行上述方法需要的测量装置包括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底部有孔测水量筒活塞、软管式传水导管以及针头式圆端取水探头;所述的底部有孔测水量筒活塞在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内部伸缩,所述的软管式传水导管一端连接到设置在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底部的出水孔上,另一端连接针头式圆端取水探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50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