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器控制系统和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4905.6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7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鸿达;李景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鸿达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器 控制系统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显示器控制系统和电子装置,尤指可根据显示器图像画面的图像信号特征对显示器进行省电的显示器控制系统和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器产品已经相当普及,且因应使用者工作上或娱乐上的需求,显示器的技术也不断的在进步。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因具有较为轻薄的外型、低辐射污染等特性,再加上制作成本低廉,已逐渐取代传统CRT显示器,且被广泛地应用在笔记型计算机或个人数字助理(PDA)等行动装置。
由于显示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电子产品,因此家家户户使用显示器所累积的耗电量便相当可观。由于落实节能减碳已是目前世界各国着手努力的目标,因此,一种能有效达到大幅省电效果的显示器应是迫切需要的。然而,就现有技术而言,无论是传统CRT显示器或是液晶显示器,尚无法有效地根据显示的画面类型,而大幅地对显示器本身进行省电。虽然目前已有通过在显示器内建定时关闭系统,以在使用者离开显示器但忘记手动关闭显示器的情况下达到省电效果的方法来对显示器进行省电,但是此方法仅能就显示器在无人使用时达到省电效果,而在使用者频繁地使用显示器的情况下便难以达到省电效果。因此,现有的显示器产品因难以在使用者使用显示器的同时对显示器进行省电,而面临了省电上的瓶颈。此外,现有的显示器产品也无法针对显示器的局部画面进行省电,因此当使用者仅观赏显示器的部分画面时,仍无法降低显示器的耗电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是关于一种显示器控制系统,该显示器控制系统包括一显示单元、一时序控制单元。该显示单元包括至少一源极驱动单元及一闸极驱动单元。该源极驱动单元包括一输出缓冲单元、多个开关及一缓存单元。该输出缓冲单元是用以输出图像信号或高阻抗信号。该些开关耦接于该输出缓冲单元,每一开关包括一输入端及输出端。该输入端耦接于该输出缓冲单元,用以接收该输出缓冲单元传来的图像信号。该输出端耦接于至少一数据线,用以输出该输出缓冲单元传至该输入端的图像信号或高阻抗信号至该至少一数据线,或用以切换成开路信号至该至少一数据线。该缓存单元耦接于该开关的控制端,用以控制该开关输出图像信号或高阻抗信号至该至少一数据线,或用以切换成开路信号至该至少一数据线。该闸极驱动单元耦接于复数条闸极线,用以输出闸极驱动信号至该复数条闸极线。该时序控制单元耦接于该输出缓冲单元及该闸极驱动单元,用以输出图像信号至该输出缓冲单元及控制该源极驱动单元与该闸极驱动单元的时序。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更包括一处理器、一操作系统,该处理器耦接于该时序控制单元,用以处理图像信号,并将处理后的图像信号传至该时序控制单元。该操作系统耦接于该处理器,用以将图像信号传至该处理器或该时序控制单元。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关于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多个源极驱动单元及一时序控制器。该些源极驱动单元具有位置指向或顺序的编号。该时序控制器耦接于该多个源极驱动单元,用以根据该多个源极驱动单元的编号控制该多个源极驱动单元。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控制系统,可在显示器的画面静态画面时有效地对显示器进行省电,也可在显示器仅有部分画面为静态画面时,仍可有效地对显示器进行省电,因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示器难以在使用者使用显示器的同时对显示器进行省电,及无法针对显示器的局部画面进行省电的问题。此外,本发明电子装置可搭配各式各样的显示装置使用来产生省电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显示器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显示器控制系统中源极驱动单元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闸极驱动单元中致能单元产生致能信号的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闸极驱动单元中致能单元产生致能信号的另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显示器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显示器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显示器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0 显示单元
30 时序控制单元
40 画面缓冲单元
50 处理器
60 操作系统
70 源极驱动单元
72 输出缓冲单元
74 多个开关
74_1 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鸿达,未经刘鸿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49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