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胖树结构组网数据中心内部节点IP地址的自动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4366.6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7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方维维;梁相民;孙延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组网 数据中心 内部 节点 ip 地址 自动 分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胖树结构组网数据中心内部节点IP地址的自动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Data Center),或称为服务器农场(Server Farm),指用于安置计算机系统及相关部件(如网络、存储系统)的设施,一般还包括冗余和备用电源,冗余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如空调、灭火器)和安全设备等。早期数据中心主要用来提供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及各种增值服务,因此被称为Internet数据中心(IDC),通常由专门的电信业务机构管理运营,提供服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服务、分布式计算、系统虚拟化等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代IT企业特别是互联网服务企业,均建立了大规模的企业级数据中心,用来提供诸如网络搜索、在线社交网络、在线游戏、在线办公等云服务。另外,公共计算中心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也纷纷建立面向高性能科学计算服务的数据中心。现代数据中心密度高,规模大,不仅实现了被安置的计算设备、存储设备对电源、散热等基础设施的共享利用,而且利用其具有的规模化、网络化优势,结合虚拟化技术、并行计算技术,实现了对云计算的高效支撑。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数据中心进入了蓬勃发展期,其建设规模和服务器数量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此背景下,数据中心及其网络高效互联技术受到IT业界特别是互联网服务企业和网络设备厂商的重视,目标是实现对数据中心内成千上万台服务器设备的高效互联。
传统的树状网络结构的缺点在于,网络带宽的有效利用受限于树状结构和高层设备带宽,同时可靠性和可利用性较差。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名为胖树(Fat-Tree)的网络结构,它是一种具有高聚合带宽、高性价比、无阻塞、支持多链路等特点的新型数据中心网络拓扑结构。胖树结构完全采用普通的三层交换机进行组网,其网络规模和交换机的端口数量k有关。该网络结构共分4层,最底层为服务器层,互联服务器的交换机从下至上依次构成核心层(Core)、聚合层(Aggregation)、边缘层(Edge)。胖树结构中,一组k/2个聚合层交换机和一组k/2个边缘层交换机构成一个独立的Pod,网络中总共有k个Pod。每个Pod中,聚合层与边缘层的交换机两两互连,每个边缘层交换机的剩余k/2个端口连接k/2台服务器,每个聚合层交换机的剩余k/2个端口依次连接k/2台核心层交换机(共k2/4台)。图1给出了k=4时的胖树网络结构示意图。
胖树结构中网络节点的IP地址配置和其拓扑结构密切相关。具体的IP地址规则定义如下:
对于Pod内交换机,IP地址格式为10.PodID.SwitchID.1,其中PodID表示交换机所属Pod编号(PodID∈[0,k-1]),边缘层交换机SwitchID∈[0,k/2-1],聚合层交换机SwitchID∈[k/2,k-1]。
对于核心层交换机,IP地址格式为10.k.j.i,其中j的值等于当前交换机所连接的聚合层交换机的SwitchID-k/2+1(j∈[1,k/2]),i用来区分连接到同一台聚合层交换机的k/2台核心层交换机(i∈[1,k/2]。
对于服务器,IP地址格式为10.PodID.SwitchID.hostID,其中PodID表示服务器所属Pod的编号,SwitchID和该服务器所连接的边缘层交换机的SwitchID相同,hostID用来区分连接到同一台边缘层交换机的k/2台服务器(hostID∈[2,k/2+1])。
当交换机端口数k=4时,所有网络节点的IP地址命名如图1所示。
数据中心内的服务器和交换机在提供服务之前,必须进行地址配置。传统的地址配置方法是人工静态配置,这显然无法满足数据中心网络的需求:首先,数据中心的规模是巨大的,大型的数据中心通常有上万台服务器,人工配置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且非常低效;其次,人工配置容易出错,因为对于服务器数量庞大的数据中心网络,每一台都由人工重复配置地址,出错在所难免,而产生的故障往往难以被检测到,如果再进行检测校正,往往会影响数据中心服务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数据中心网络中有必要采用IP地址自动配置技术。目前网络中,节点的IP地址自动配置主要是采用RFC 2131定义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DHCP协议是BOOTP协议的扩展,协议实现中包含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种实体。由客户端向服务器提出IP地址配置申请,服务器根据策略返回相应IP地址配置响应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43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