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隐藏吸管式饮料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3970.7 | 申请日: | 201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7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红彪 |
主分类号: | B65D47/06 | 分类号: | B65D47/06;B65D85/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71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藏 吸管 饮料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瓶。
背景技术
现有带吸管的饮料瓶第一种结构是饮料瓶和吸管是分开的,需要在饮用的时候安装到瓶口上,这种结构的饮料瓶使用较为麻烦,第二种结构是吸管设置在瓶盖上,即吸管和瓶盖一体成型,这种结构的饮料瓶瓶盖高度较高,而且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带隐藏吸管式饮料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隐藏吸管式饮料瓶,包括瓶体和旋接在瓶口上的瓶盖,所述瓶口的端面和瓶盖的内侧面之间夹持有一密封片,所述密封片具有夹持在所述瓶口的端面和瓶盖的内侧面之间的夹持部,位于所述夹持部内侧的拉伸部和位于所述拉伸部内侧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连接有一吸管,所述吸管的上端抵在所述瓶盖内侧,使吸管的下端被压入所述瓶体内。
所述瓶盖的顶部设置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的部分形成压开部,所述凹槽的直径大于所述吸管的直径。
所述环形凹槽设置在所述瓶盖顶部的内侧,所述吸管的端面抵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所述密封片上设置有补气划口。
所述补气划口设置在所述拉伸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瓶口的端面和瓶盖的内侧面之间夹持有一密封片,密封片具有拉伸部和出液口,出液口连接有吸管,吸管的上端抵在瓶盖内侧,使吸管的下端被压入瓶体内,瓶盖开启后,拉伸部复位,将吸管弹起,高于瓶盖表面,就可以饮用,使用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瓶盖未开启,吸管隐藏于瓶口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瓶盖开启后,吸管伸出瓶盖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密封片的补气划口处于密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密封片的补气划口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一种带隐藏吸管式饮料瓶,包括瓶体1和旋接在瓶口上的瓶盖2,所述瓶口的端面和瓶盖2的内侧面之间夹持有一密封片8,所述密封片8具有夹持在所述瓶口的端面和瓶盖2的内侧面之间的夹持部4,位于所述夹持部4内侧的拉伸部3和位于所述拉伸部3内侧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连接有一吸管5,所述吸管5的上端抵在所述瓶盖2内侧,拉伸部被拉伸,使吸管5的下端被压入所述瓶体1内。
本实施例的第一种结构是瓶盖与传统的瓶盖相同,密封片8热压或黏贴在瓶口的端面,打开瓶盖后,拉伸部3自然复位,使吸管高出瓶口,而密封片不会与瓶口分离,饮用完毕后再将瓶盖盖回瓶口,吸管又被压入瓶口内。
本实施例的第二种结构是所述瓶盖2的顶部设置有一环形凹槽7,该环形凹槽7的厚度比周围部分的厚度小,容易撕裂或压破,所述环形凹槽7内的部分形成压开部6,所述凹槽7的直径大于所述吸管5的直径,所述环形凹槽7适宜设置在所述瓶盖2顶部的内侧,所述吸管5的端面抵在所述环形凹槽7内。饮用时,撕裂环形凹槽7或者挤压压开部,使压开部与瓶盖分离,拉伸部3自然复位,使吸管从压开部的空洞伸出瓶口,就可以饮用,这种瓶盖的结构为一次性使用,可以起到防伪目的。
饮用时,为了保持瓶内气压平衡,所述密封片8上设置有补气划口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补气划口9设置在所述拉伸部3,在瓶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时,补气划口处于密闭状态,如图3所示,当瓶内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时,补气划口打开,如图4所示,往瓶内补充空气,保持瓶内气压平衡,方便饮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红彪,未经李红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39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弹玻璃
- 下一篇:静电电容式的输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