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保险杠的注塑模具的直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3704.4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0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徐科;王志白;王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L31/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保险杠 注塑 模具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的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前保保险杆本体上有BOSS柱结构的产品,在模具结构设计时,一般采用三种方案;1、BOSS柱采用原生流或者镶块结构,产品在脱模时,BOSS柱无顶出结构,导致BOSS柱在强制脱模时根部易拉裂或者断裂在型芯中,产品报废,且模具需清理BOSS柱断裂的胶位,此故障会重复出现,无法进行批量生产;2、采用司筒结构顶出,由于保险杠模具厚度较大,然而司筒的厚度在2mm左右,长度在1000mm左右,导致司筒的强度存在风险,在顶出BOSS柱时司筒易断裂,须拆模更换司筒,影响产品正常生产且该问题重复发生;3、BOSS柱采用原生流或者镶块结构,为防止BOSS柱脱模时断裂,在产品设计时增加脱模斜度,BOSS柱根部胶位也相应加厚,导致产品外观出现缩痕,产品报废。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的保险杆模具生产中脱模出现的问题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保险杠的注塑模具的直顶机构,采用该机构可以使保险杆的批量生产得以正常进行。
本发明提出的直顶机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保险杠的直顶机构,包括小直顶、大直顶、第一螺钉、固定座、第二螺钉、弹簧、盖板、第三螺钉、顶针板和动模底板,所述小直顶安装在大直顶的一端,大直顶穿过顶针板中,另一端位于顶针板中,并由顶针板上的限位台阶限位;所述第一螺钉穿过固定座连接固定在大直顶位于顶针板内的一端上;固定板由第二螺钉连接固定在动模底板上;所述弹簧位于固定座中,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螺钉的螺帽相接触,弹簧的另一端由盖板压住,盖板由第三螺钉连接固定在动模底板上。
进一步,所述小直顶是通过工字槽装入大直顶上。
进一步,所述盖板是由两颗第三螺钉连接固定装入动模底板上。
进一步,所述弹簧的直径小于第一螺钉的螺帽直径。
采用本发明在保险杆产品脱模时,由于弹簧的直径小于第一螺钉的螺帽直径,弹簧被盖板压缩,在模具顶出时,依靠弹簧力来推动本直顶机构,使产品脱离模具,在顶出系统复位时,依靠顶针板将两段顶出结构压到位。
该结构装配简单、强度牢靠,维修方便,目前该结构已使用于前保险杆的本体模具中,并顺利进行了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汽车保险杠的直顶机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直顶机构的装配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直顶机构的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两段直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小直顶1、大直顶2、第一螺钉3、固定座4、第二螺钉5、弹簧6、盖板7、第三螺钉8。小直顶1装在大直顶2的一端,大直顶2穿过顶针板9,另一端位于顶针板中,并由顶针板上的限位台阶限位。第一螺钉3穿过固定座4连接固定在大直顶2位于顶针板内的一端上;固定座4由第二螺钉5连接固定在动模底板10上;所述弹簧6位于固定座4中,弹簧6的一端与第一螺钉3的螺帽相接触,弹簧6的另一端由盖板7压住,盖板7由第三螺钉8连接固定在动模底板10上。
安装方式如下:
首先,如图3所示,小直顶1装入大直顶2上的工字槽中,从而使大小直顶装配在一起;
如图2所示,将小直顶1与大直顶2装入顶针板9中;
将一颗第一螺钉3装入固定座4连接到大直顶2中,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将两颗第二螺钉5穿过固定座4连接固定在动模底板10上;
弹簧6装入固定座4中,弹簧6与螺钉3的螺帽相接触;
将盖板7装入底板10上,用两颗第三螺钉8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并使弹簧6被压缩。
在模具顶出时,弹簧6推动小直顶1与大直顶2顶出,在顶出一段行程后,小直顶1与大直顶2将停止顶出;在顶出系统复位时,小直顶1与大直顶2在顶针板9的作用下进行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37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