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插头和插座组件的接地结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0978.8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6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W·S·戴维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13/652;H01R13/04;H01R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吴艳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插头 插座 组件 接地 结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接地屏蔽件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一些电气系统利用电连接器来互连两个电路板,例如母板和子板。在一些系统中,为了与这些电连接器电连接,中间电路板上设置有位于中间电路板的相反的前侧和后侧上的前部和后部插头连接器。其它系统没有使用中间电路板,而是通过直接连接电路板上的连接器来与电路板电连接。
然而,随着速度和性能需求的增加,已知的电连接器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信号损失和/或信号衰减是已知电连接器中存在的问题。此外,人们希望增加电连接器的密度从而增加电气系统的输出,同时不明显增加电连接器尺寸,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反而要减小连接器尺寸。这种密度的增加和/或尺寸的减小会造成性能上进一步受限制。
为了改进性能,一些已知的系统利用屏蔽来降低电连接器的触头之间的干扰。然而,在已知系统中使用屏蔽不是没有缺陷的。例如,在电连接器的配合接口处,两个电连接器的接地部件的电连接比较困难,并且限定了在界面处由于不适当屏蔽而引起信号衰减的区域。例如一些已知系统包括位于两个电连接器上的接地触头,接地触头连接在一起以电连接电连接器的接地电路。通常,接地触头之间的连接位于单个的接触点处。
此外,实现通过电连接器和电路板之间的接口的屏蔽非常困难。一些已知系统使用多个接地条来互连电连接器和电路板。接地条的组装比较复杂。接地条增加了组装系统所需要的部件数量。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有效的接地屏蔽件的电连接器组件来满足特殊的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一种插头组件包括构造成用于与插座组件配合的插头壳体。该插头壳体具有底壁和联接至该底壁的插头信号触头。该插头信号触头构造成端接至插座组件的对应的插座信号触头。插头屏蔽件联接至底壁。该插头屏蔽件至少部分地包围对应的插头信号触头,并为该对应的插头信号触头提供电屏蔽。所述插头屏蔽件具有多个壁以及从所述壁延伸的配合突出部。这些配合突出部构造成接合插座组件的对应的接地屏蔽件。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电连接器系统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透视图,示出了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插座组件的触头模块的分解图。
图3是插座组件的分解图,示出了准备装入图1中所示的插座组件的前部壳体中的一个触头模块。
图4是图3中所示的插座组件的底侧透视图。
图5是电连接器系统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插座组件的一部分和插头组件的一部分。
图6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形成的图1中所示插头组件的插头屏蔽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电连接器系统10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示出了可以直接配合在一起的插座组件102和插头组件104。插座组件102和/或插头组件104在下文中可被单独地称为“连接器组件”或一起被称为“连接器组件”。插座组件102和插头组件104各自电连接至对应的电路板106、108。插座组件102和插头组件104用于在可分离的配合接口处将电路板106、108彼此电连接。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当插座组件102和插头组件104配合时,电路板106、108彼此垂直定向。在替代实施例中,电路板106、108可以采用替代的取向。
配合轴110延伸穿过插座组件102和插头组件104。插座组件102和插头组件104沿平行于配合轴110并沿着配合轴110的方向配合在一起。
插座组件102包括保持多个触头模块122的前壳体120。可以设置任意数量的触头模块122以增加插座组件102的密度。触头模块122各自包括多个插座信号触头124(图2中所示),该多个信号触头124被接收在前壳体120中用于与插头组件104配合。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每个触头模块122具有为插座信号触头124提供电屏蔽的屏蔽结构件126。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屏蔽结构件126电连接至插头组件104和/或电路板106。例如,屏蔽结构件126可通过延伸部(例如横杆或指状部)电连接至插头组件104,其中,该延伸部从与插头组件104接合的触头模块122延伸。屏蔽结构件126可通过诸如接地插针之类的部件电连接至电路板1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09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