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0948.7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5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海;徐峰;谢育飞;张燕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455 | 分类号: | A61B5/1455;A61B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张天舒 |
地址: | 1001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测量 体温 测量仪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包括壳体、血氧测量单元、体温测量单元、环境温度测量单元、控制处理单元和电源管理单元,其中,血氧测量单元用于采集人体的血氧信号,且将血氧信号转换成血氧含量值,并将其发送出去;体温测量单元用于采集人体体温信号,且将体温信号转换成体温值,并将其发送出去;环境温度测量单元用于采集壳体周围的环境温度信号,且将环境温度信号转换成环境温度值,并将其发送出去;控制处理单元用于控制血氧测量单元、体温测量单元和环境温度测量单元的工作;电源管理单元用于向血氧测量单元、体温测量单元、环境温度测量单元和控制处理单元供电。上述血氧测量仪不仅便于携带而且可以测量环境温度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
背景技术
血氧和体温是反映和衡量人体生理机能状态的两个指标,在临床上,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在很多病症和生理状况的诊断评估中,往往需要将血氧与体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估,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目前,水银体温计由于测量速度慢并且容易损坏,已经逐渐被诸如额温计和耳温计等电子体温计所代替。但是,现有的电子体温计普遍存在体积较大的缺点,不便于收纳和携带。而且,若用户需要检测体温和血氧饱和度,以对二者进行综合评估时,则必须使用体温计和血氧测量仪这两台仪器,这不仅不利于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记录,而且,若用户需要同时携带这两台仪器则很不方便。
为此,人们设计了一种单台仪器即可测量血氧和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如图1所示,为授权公告号为CN 20142698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指夹式血氧仪,其包括可插接地壳体1和体温传感器2。其中,在壳体1内设置有血氧信号采集模块、血氧信号处理模块、体温信号处理模块和控制处理单元(图中对壳体1的内部结构均未示出)。其中,血氧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的血氧信号,并将其发送至血氧信号处理模块;血氧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血氧信号转换成血氧含量值,并将其发送出去。此外,在壳体1的表面上设置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体温传感器接口10,体温传感器2的插头可插接在体温传感器接口10中,体温传感器2用于将所采集的被检测者的体温信号发送至体温信号处理模块;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体温信号转换成体温值,并将其发送至控制处理单元;控制处理单元用于控制各个单元的工作。在使用上述指夹式血氧仪时,既可以借助血氧信号采集模块采集被检测者的血氧含量值,也可以借助体温传感器2采集被检测者的体温信号,从而仅需单台仪器即可实现对体温和血氧的检测。
虽然借助上述指夹式血氧仪可以检测体温和血氧,又具有较好的便携性,但是该指夹式血氧仪在实际应用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由于周围的环境温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的额头、耳朵等被测部位的温度,导致该部位的温度可能会相对于人体的实际体温产生偏差,此时采用上述指夹式血氧仪检测上述被测部位所获得的体温可能无法正确反映人体的实际体温,从而降低了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其二,由于在周围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手指、耳朵等被测部位可能会因自身温度降低而导致其内的血管末梢收缩,从而造成该被测部位的血液流量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指夹式血氧仪在检测血氧时可能会出现检测不到被测部位的血氧信号,或者检测到的血氧信号无法反映出整个人体的血氧含量水平,这同样降低了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因此,为了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就需要测量人体周围的环境温度,这可以使用户能够通过结合该环境温度和所检测的体温进行综合评估,以获取人体的实际体温。而且,还可以使用户能够根据所测量的环境温度判断当前环境是否符合测量血氧的条件,以获取正确的血氧含量。
目前,人们通常采用传统的温度计来测量环境温度,但在测量血氧和/或体温时,就必须使用温度计和上述血氧测量仪这两台仪器,这不仅不利于用户的携带和收纳,而且也不利于对所测量的环境温度和与之对应的体温值和/或血氧含量值进行系统地记录,以便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09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