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核、壳结构的超微胶体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0375.8 | 申请日: | 201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5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金 |
主分类号: | A61K8/19 | 分类号: | A61K8/19;A61K8/24;A61K8/11;A61K6/027;A61K6/033;C08J3/28;C08J3/24;B01J13/02;A61Q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结构 胶体 粉末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微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尤其涉及一种具备核、壳结构的超微胶体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超微粉末常用于一些制剂的添加剂,共同制作为液体或膏体。在这些液体或膏体应用于生物体局部时,由于超微粉末的超微微粒形状不规则,有棱角,所以可能会对生物体造成损伤,从而导致新的问题产生,使其应用受到严重的限制。下面以牙膏产品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中华口腔医学会公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20-60岁的成年人中有29.7%的人每天都会受到牙本质敏感的困扰。这就意味着在中国几乎三分之一的人群都在承受牙齿遇冷、热、酸、甜等物理、化学机械性刺激带来的疼痛。
牙本质过敏患者苦恼的根源来自于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完善。目前牙本质过敏的传统治疗基本围绕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改变牙本质小管的通透性:临床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激光治疗和化学性试剂治疗,疗效都不太稳定,并且都会对牙齿本身及牙周组织造成化学性损伤;其二、降低牙髓神经兴奋性:主要利用钾离子的成分,降低神经传导电位,麻痹疼痛,减轻症状。大多脱敏牙膏用此方法,可以适度缓解疼痛,但仍会不断反复发作,无法起到根本的治疗效果。
对于专业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美国著名牙髓病专家Grossman提出了六条标准:1、对牙髓无刺激;2、使用时相对无疼;3、容易操作;4、作用迅速;5、效果稳定;6、不使牙齿着色。迄今为此,尚没有一种脱敏剂完全符合上述标准。临床上迫切需要新材料的出现。
长期以来,玻璃被认为是一种惰性材料,在医学方面主要用做容器,如实验室器皿、试管等。但是,研究表明:玻璃不仅能参与血凝反应,而且能加速凝血,这说明玻璃表面不是惰性的,而是活性的。随着高硅氧玻璃研究的进展,人们获得了微孔玻璃,其比表面积和活性之大超出人们的想象,从而使玻璃在生物医学和生物化学工程方面得到了新的用途。
1971年,Hench教授发现将Na2O—CaO—SiO2—P2O5系统的玻璃材料植入生物体内,材料中的组分可以同生物体内的组分互相交换或者反应,最终形成与生物体本身相容的物质,构成新生骨骼或牙齿的一部分。由此,引出了生物活性玻璃的概念,揭开了玻璃用于医学临床研究的重要一页。研究还发现,生物活性玻璃不仅具有促进骨组织生长和再矿化作用,而且还具有口腔菌的抑制作用,这又给口腔临床治疗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理念。
然而,牙本质治疗往往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普通的生物活性玻璃粉末中的微粒是棱角分明、质地坚硬的无机质颗粒,在直接添加到脱敏牙膏等制剂中进行治疗时,不容易充分牢固的填充在曝露的牙本质小管内;即便牙本质小管可以被填充并矿化修复,但刷牙时的反复摩擦,锋利的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往往会导致部分牙釉质表面磨损,从而带来新的口腔问题。因此,如何能更有效地将生物活性玻璃用于口腔治疗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公开的文献还未见相关报道,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实际应用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具备核、壳结构的超微胶体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具备核、壳结构的超微胶体粉末,由超微微粒构成,所述超微微粒的粒径为0.01-10μm,所述超微微粒包括内核和球形外壳,所述内核为无机物质,所述球形外壳为胶体,所述球形外壳通过交联剂固化成型。
将上述超微胶体粉末应用于生物制剂添加剂,遇水时变粘,其超微微粒更容易牢固地填塞于应用对象的缝隙内,保证了超微胶体粉末的充分矿化修复作用;另外,圆滑的表面又最大程度的减小了超微胶体粉末的超微微粒在摩擦过程中对应用对象造成的损害。
具体地,所述内核为生物活性玻璃、羟基磷灰石、碳酸氢钙、碳酸钙和磷酸三钙中的任何一种;所述球形外壳为海藻酸钠、海藻酸钠衍生物、明胶和明胶衍生物中的任何一种;所述交联剂为戊二醛、京尼平、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顺丁烯二酸酐和碳化二亚胺中的任何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超微微粒的粒径为0.1-2μm;最佳为0.5-1μm。
本发明所述超微胶体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0.1~50重量份的无机物质磨细,制得平均粒径为0.1~1.8μm的超微无机质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金,未经张晓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03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