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组麦冬滋肺胶囊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0234.6 | 申请日: | 201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2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承平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9 | 分类号: | A61K36/8969;A61K9/48;A61P11/00;A61P11/04;A61P31/06;A61P1/04;A61P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600 山东省烟台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组 麦冬 胶囊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组麦冬滋肺胶囊。主要由下列药物组成:麦门冬、半夏、西洋参、甘草、白芍、沙参、玉竹、矮地茶、大枣。
二、技术背景:
功效:滋养肺胃,降逆和中。
主治:1、肺胃阴伤气逆之肺痿。咳唾涎沫,短气喘促。咽喉干燥,干红少苔,脉虚数。2、胃阴不足证。气逆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现代主要用于: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结核等病属肺胃阴虚,气火上逆者。亦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属胃阴不足,气逆呕吐者。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组麦冬滋阴胶囊,以克服公知技术之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组麦冬滋阴胶囊,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麦门冬2-6份、半夏0.5-1.5份、西洋参0.5-1.5份、甘草0.5-1.5份、白芍1-3份、沙参1-3份、玉竹1-3份、矮地茶3-9份、大枣0.5-1.5份。
麦门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有养阴益胃,润肺清心之功效。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
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寒。归心、肺、肾经。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之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之功效。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经。有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养血之功效。
沙参: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之功效。
玉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之功效。
矮地茶:味苦,性平。归肺、肝经。有止咳祛痰,利湿退黄,活血止痛之功效。
大枣: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补脾益胃,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之功效。
方解:方中重用麦门冬甘寒清润,入脾胃两经,养阴生津,滋液润燥,兼清虚热,矮地茶止咳祛痰,利湿活血止痛,同为君药。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为臣药。大枣、沙参、玉竹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白芍敛阴养血,助君臣补养肺胃,使中气充盛,阴血旺盛,则津液自能上归于肺,为佐药。又以少量半夏降逆下气,化气痰涎,和胃止呕。半夏虽有辛温之性,但与大量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被制而降逆之功犹存,且麦门冬得半夏则滋而不腻,相反相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使病情得到有效治疗和治愈。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先称取半夏250g、甘草250g、大枣250g、白芍500g、玉竹500g、矮地茶1500g,共3250g,用布袋装好,用液体多功能浓缩机浓缩成膏状,再放入低温电热真空干燥机烘干,能制出浓缩干药块450g-550g,再称取麦门冬1000g、西洋参250g、沙参500g,共1750g,放入微波干燥杀菌机160°-200°高温下,运作3-5分钟灭菌烘干留下做基质用。和浓缩药块一起放入冰柜冷冻6小时后,用全封闭粉碎机加工成细粉。再用全自动胶囊充填机制成0.5克胶囊装瓶备用。
服用方法:成人每日3次,饭后3-4粒,体重在45-60kg,每次服3粒,60公斤以上每次服4粒,饭后服用。
将本品按每千克体重0.1克计算喂食小白鼠,每日一次,连续喂食30天,小白鼠生理机能正常,检查小白鼠器官功能正常,没发现任何异常。
禁忌:孕妇忌用。
注意事项:有过敏体质者慎用。
姜某某,女,57岁。患慢性支气管炎,服用一组麦冬滋肺胶囊一日三次,饭后3粒,服用一个疗程治愈。
刘某某,男,63岁。患支气管扩张,服用一组麦冬滋肺胶囊一日三次,饭后4粒,服用一个疗程治愈。
王某某,男,32岁。患慢性咽喉炎,服用一组麦冬滋肺胶囊一日三次,饭后4粒,服用一个疗程治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承平,未经李承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02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