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印楝内生炭角菌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9276.2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6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少华;苗翠苹;陈有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61K36/062;A61P31/10;A61P31/04;A01N63/04;A01P3/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印楝内生炭角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微生物菌株。
背景技术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属楝科植物,为热带树种,具有较高的生物农药和医药价值。印度研究人员曾经从生长在印度的印楝植物中分离和鉴定了内生真菌 (Rajagopal K et al, Current Science, 2000, 78, 1375; Mahesh B et al, Current Science, 2005, 88, 218; Verma VC et al, Microbial Ecology, 2007, 54, 119)。我们从生长在云南省元江县的印楝植物中分离获得了内生真菌,并研究了其种类组成和抗菌活性的筛选(邵士成,吴少华等,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 19, 761;邵士成,吴少华等,生物多样性, 2008, 16, 6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自中国云南省元江县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植物活体中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微生物菌株—印楝内生炭角菌。
本发明所述的印楝内生炭角菌系从中国云南省元江县印楝植物活体中分离获得。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的保藏单位保藏,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保藏单位地址:中国,武汉大学,邮政编码:430072。保藏日期为2012年9月19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 M 2012365。
本发明所述的印楝内生炭角菌命名为炭角菌YM311647(Xylaria sp. YM311647),现保藏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的保藏单位,保藏编号为CCTCC No: M 2012365。
菌株YM311647的固体培养特征:
1、PDA培养基28℃培养5d,菌落直径达5.2cm,菌落平展,初为白色,短绒状,气生菌丝呈辐射状生长,边缘逐渐开始变黑。15d后在菌落边缘处出现黑色棍棒状子座组织,形成一明显的轮纹,边缘呈平缓圆弧状。
2、麦芽汁培养基28℃培养5d,菌落直径达6.4cm,菌丝呈辐射状生长,中央部分白色有突起,边缘菌丝逐渐变老,呈绒毛状。
3、查氏培养基28℃培养,菌落生长缓慢,菌落初为白色,短绒状,菌丝辐射状生长,培养7d,菌落直径达4.2cm,菌落中心维持白色,边缘开始慢慢变黑。
菌株YM311647的子座形态特征(见图1):
子座环生,长1.5cm-4.5cm,粗1.5 mm -2mm,大量分枝,柄长约1cm。顶端有白色不孕小尖,长约2mm。子座外部碳化为黑色,表面黑色痂质,有小孔。内部仍为白色。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子座变长变细,白色尖端消失。生长过程中未见子囊孢子产生。
菌株YM311647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采用分子生物学PCR技术,DNA序列测定分析, YM 311647菌株ITS rDNA基因组由539个碱基(bp)组成。以IT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系统发育树,该菌与炭角菌属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与已知种Xylaria venosula的ITS rDNA序列同源性达98.7%,有7个碱基的差异(图2)。
菌株YM311647的发酵培养特征:
1、培养基:PDB培养基。
2、培养温度:28±2℃。
3、发酵时间:7天。
4、发酵培养特征:培养第1天,有零星的白色菌丝点出现;培养第3天,发酵液中出现少量白色菌丝;培养第5天,白色菌丝逐渐增多,有少量菌丝帖壁;培养第7天,长满灰白色菌丝体,发酵液粘稠。
菌株YM311647的发酵工艺如下:
菌种——活化——一级种子(PDA培养基)——培养(28±2℃,5-7天)——接种——二级种子(PDB培养基,摇床200 r/min,28±2℃,3-4天)——接种(按5%接种量)——发酵(PDB培养基,摇床200 r/min,28±2℃,7天)——发酵物。
上述发酵工艺中的发酵条件如下:
1、发酵方式:液体发酵。
2、种子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92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立IP地址分类模型的方法、对用户分类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保健孔雀肉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