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干衣机的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8688.4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1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文泰喆;金佳妍;李雅英;洪硕基;李政桓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6F58/00 | 分类号: | D06F58/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付永莉;冯志云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干衣机 附件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1年10月2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1-0107563的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在此通过援引而纳入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干衣机的附件,该附件装设到将在干衣机中被烘干的衣物上,并且该附件不仅用于展平衣物的褶皱,而且用于为衣物打褶裥(pleat)。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干衣机通常是利用热空气烘干完成洗涤的衣物,即需要烘干的物件的家用电器。
基于空气加热方法,亦即基于加热装置,干衣机可分为电动干衣机和燃气干衣机。电动干衣机被设计为利用电加热器产生的电阻热加热空气,而燃气干衣机被设计为利用燃气炉中气体的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空气。
或者,干衣机可分为冷凝(循环)式干衣机和排气式干衣机。在冷凝式干衣机中,通过与需在滚筒中烘干的物件的热交换而产生的湿空气在该干衣机中循环而不排出,并随后在冷凝器中与外部空气热交换产生冷凝水以被排放到外部。在排气式干衣机中,通过与需在滚筒中烘干的物件的热交换而产生的湿空气直接从该干衣机被排放到外部。
此外,基于将需要烘干的物件放入干衣机中的方法,干衣机可划分为顶部装载式干衣机和前部装载式干衣机。顶部装载式干衣机被构造为使需要烘干的物件从干衣机的顶部被放入,而前部装载式干衣机被构造为使得需要烘干的物件从干衣机的前部被放入。
此外,干衣机可分为滚筒式干衣机和柜式干衣机。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柜式干衣机中使用的附件,并且以下将省略滚筒式干衣机的描述。
申请号为10-2007-0018389的韩国注册专利申请(名称为“DRY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干衣机及其控制方法)”)涉及这种柜式干衣机。
参照图1来考量前述现有技术,这种干衣机包括:机壳10,其中容纳需要烘干的物件;低温空气发生单元(图未示),其产生相对低温的空气以供给到该机壳中,从而烘干需要被烘干的物件;以及通道(图未示),由该低温空气发生单元产生的相对低温的空气经由该通道被供给到机壳中。该干衣机优选地还包括水分喷射单元(图未示)用以将水分供给到该机壳中。与滚筒式干衣机不同的是,容纳在柜中的衣物仍然是固定的。为了这一目的,优选地在该柜的内部设置支撑构件5,衣架支撑在该支撑构件上。
借助上述现有技术,支撑构件5可防止在衣物烘干期间,在柜与衣物之间、以及衣物之间产生摩擦。此外,水分喷射单元(图未示)可用于消除需要烘干的衣物上的折痕、褶皱和折线(以下称为通用术语“褶皱”)。
然而,上述传统的干衣机具有以下问题。
首先,虽然使用水分喷射单元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去除褶皱,但是无法完全地去除衣物上的褶皱。因此,用户需要熨平衣物上的褶皱。
其次,在不能够熨烫衣物的情况下,无法完全去除衣物上的褶皱。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干衣机的附件,该附件基本上解决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干衣机的附件,该附件用于去除衣物上的褶皱并且使用户能够直观地了解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干衣机的附件,该附件具有较高的耐用性和较低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附加的特征、目的和特性将在以下描述中部分地提出,并且基于下文的描述而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部分地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在对本发明的实践中习得。通过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描述以及附图中详细示出的结构,可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特征。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所具体化和广泛描述的,提出一种用于干衣机的附件,包括:载荷构件,其在衣物被容纳在该干衣机中的状态下插入到衣物的预定部分中,并且用于向下对衣物施加张力;以及至少一个防滑构件,构造为用以防止该载荷构件与衣物分离。
该载荷构件可在折叠的衣物被容纳在该干衣机中的状态下插入到衣物的折叠部。
该载荷构件可具有长杆形状。
该载荷构件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弯曲的。
该载荷构件可具有流线型的半圆形截面。
该载荷构件可具有圆形的截面。
该载荷构件可由不锈材料或热固性树脂形成。
所述至少一个防滑构件可包括两个防滑构件,它们分别设置在该载荷构件的沿纵向的两端。
该防滑构件可由不锈材料或热固性树脂形成。
该防滑构件可被可分离地联接到该载荷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86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