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通信收发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97710.3 | 申请日: | 201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6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思源;李诺夫 |
主分类号: | H04B10/40 | 分类号: | H04B10/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通信 收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通信收发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无线电通信技术由于频率限制,带宽严重受限,导致通信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存在带宽小、易干扰和不安全等因素,大大限制了通信设备的应用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光通信收发系统,其具有阻断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通信收发系统,包括光调制发射器和光接收解调器,所述光调制发射器将电信号调制成光信号,通过载体光源将所述光信号向外发射;所述光接收解调器接收并解调所述光信号,将所述光信号转换为所述电信号。
优选地,所述光调制发射器包括信号输入电路、压缩编码电路、高频发生器电路、调制电路、恒流源电路和所述载体光源,所述电信号从所述信号输入电路输入,经所述压缩编码电路压缩和编码后,与所述高频发生器电路产生的基波信号混合,由所述调制电路将所述电信号和基波信号调制成载波信号,并输出至所述恒流源电路,所述恒流源电路与所述载体光源连接,控制所述载体光源的闪烁频率,形成所述光信号并向外发射。
优选地,所述光接收解调器包括感光装置、矩阵扫描/识别电路、锁相环频率同步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解调电路和信号输出电路,所述感光装置接收所述光信号,所述矩阵扫描/识别电路对所述光信号进行扫描与识别处理,所述锁相环频率同步电路在所述矩阵扫描/识别电路识别到所述光信号后,接收并将所述光信号输入到所述信号放大电路中进行放大处理,所述信号解调电路对放大后的所述光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并经所述信号输出电路解码和解压后转换成所述电信号输出。
优选地,所述矩阵扫描/识别电路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光信号的接收电路。
优选地,所述锁相环频率同步电路包括压控频率振荡器,当所述矩阵扫描/识别电路识别到所述光信号时,所述压控频率振荡器将所述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调整至与所述光信号的闪烁频率相同。
优选地,所述锁相环频率同步电路还包括同步电路,当所述矩阵扫描/识别电路识别到所述光信号时,所述同步电路将所述接收电路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相位调整,使所述接收电路的相位与所述光信号的相位同步。
优选地,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包括解码器电路和解压缩电路,所述解码器电路用于对数字电信号进行解码处理,所述解压缩电路用于对模拟电信号进行解压缩处理,分别用于对所述电信号进行动态复原处理。
优选地,所述感光装置为CCD或COMS摄像头。
相比于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光通信收发系统采用光调制发射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再利用LED光源或荧光光源等作为载体光源将光信号向外发射,并通过光接收解调器接收上述光信号,并将该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对电信号进行解调和解压处理,得到原始数字或模拟信号,从而实现信号传输。本发明使得通信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和快速,而且其具有阻断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光通信收发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光调制发射器的结构方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光接收解调器的结构方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发明的发明实质。
光通信是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飞机内部、地下隧道及某些安全级别要求较高且须无线通信的场合,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光通信收发系统,以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光通信收发系统的结构方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光调制发射器的结构方框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光接收解调器的结构方框图。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通信收发系统100包括光调制发射器1和光接收解调器2,光调制发射器1用于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载体光源11将光信号向外发射。本实施例的载体光源11可采用普通荧光光源或LED光源。光接收解调器2用于接收并解调上述光信号,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输出到任何需要的设备或元件中,以对电信号作进一步的处理或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思源;李诺夫,未经陈思源;李诺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77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内饰红外线加热热压包覆工艺
- 下一篇:通风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