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力迁移回收氰/氧化回收NH3的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4673.0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2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吴祖成;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32 | 分类号: | B01D53/32;B01D53/14;B01D53/18;B01D53/46;C01C3/04;C01C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迁移 回收 氧化 nh sub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力迁移回收氰/氧化回收NH3的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HCN 的脱除方法主要为吸收法、吸附法和燃烧法。几种脱除HCN 废气的方法各有特点,每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于处理的对象各有不同。在处理实际生产中所产生的HCN 尾气时,HCN 浓度、尾气所含其他组分与排放方式、现有设备及处理方法的成本等因素都会影响到HCN 脱除方法的选择。在采用吸附法时,某些气体组分会影响活性炭对HCN 的吸附作用。例如当废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时,水蒸气与HCN 存在竞争吸附现象,使被吸附的HCN 解吸而大大降低了处理效果。当水蒸气体积含量超过50 %时,活性炭就不再吸附HCN。因此当废气中含有影响吸附的组分时,应对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考虑到生产实践中HCN 尾气主要来源于煤的高温裂解与PAN炭纤维的高温炭化处理,采用催化燃烧法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对HCN 的催化燃烧研究,目前尚未见到成熟的工业化报道,还主要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专利CN 201586472 U公开了一种含氰废气处理装置,含氰废气在两次与烧碱溶液混合后被充分吸收,与现有技术中的操作相比,吸收率大大增加,且减少了烧碱消耗量,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但该法同样面临着消耗大量的化学药剂,且产生二次污染,不能回收利用。针对此,本发明中采用电动法对氰化氢废气进行腹肌净化,将废气中的氰化氢转化为氢氰酸,并在催化作用下进行回收转化为NH3,串联吸收塔对NH3气体吸收,转为(NH4)2SO4、NH4NO3、NH4Cl及(NH4)3PO4等化学品,使之将有毒有害的含氰废气转为高附加值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力迁移回收氰/氧化回收NH3的装置及其方法。
电动力迁移回收氰/氧化回收NH3的装置包括废气集气罩、压力控制器、电动废气处理装置、HCN回收储罐、其他气体处理设备、控制阀门、在线监控器、炭流化床、流化床填充物、空气钢瓶、鼓风机、吸收罐、喷淋液池、喷淋设备、阳极液罐、阴极液罐、中和池、阴极电芬顿装置、第一直流电源;电动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离子选择性交换膜、阳极室、阴极室、惰性填充物、第一阳极板、第一阴极板,电动废气处理装置本体用离子选择性交换膜分隔成阳极室、阴极室,阳极室和阴极室内填充有惰性填充物,阳极室内设有第一阳极板,第一阳极板与第一直流电源正极相连,阴极室内设有第一阴极板,第一阴极板与第一直流电源负极相连,废气集气罩经压力控制器与电动废气处理装置的阴极室相连,阳极室顶部经压力控制器与HCN回收储罐相连,HCN回收储罐顶部经控制阀门、在线监控器与炭流化床底部相连,空气钢瓶经鼓风机与炭流化床相连,流化床出口经控制阀门与吸收罐相连,喷淋液池经控制阀门、在线监控器及喷淋设备分两路,其中,一路与阳极室顶部相连,另一路与阴极室顶部相连,阴极室上部出口与其他气体处理装置相连,阳极室下部经在线监控器、控制阀门与阳极液罐顶部相连,阳极液罐底部经控制阀门与中和池顶部相连,阴极室底部经在线监控器与阴极液罐顶部相连,阴极液罐出水分两路,一路经控制阀门与中和池顶部相连,另一路经控制阀门与阴极电芬顿装置上部相连,中和池与喷淋液池相连,炭流化床内有填充物,阴极电芬顿装置包括第二阳极板、第二阴极板、第二直流电源,第二阳极板与第二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第二阴极板与第二直流电源负极相连。
所述的炭流化床内设有填充物,填充物为秸秆木炭或椰壳炭中一种或几种,填充物表层覆盖一层催化剂,催化剂由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络合物催化剂、稀土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金属催化剂中的金属为Cu、Ni、Pt、Fe,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的氧化物为ZrO2、TiO2、WO3、Al2O3、Fe2O3,络合物催化剂为聚乙烯基硅氧烷-铂络合物、钛螯合物,分子筛催化剂为天然沸石、磷酸铝。
所述的HCN吸收装置内设有清水;吸收罐内设有硫酸、硝酸、盐酸或磷酸;离子选择性交换膜为均相阴离子交换膜或异相阴离子交换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46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色半透明鼻涕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互联系统和互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