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枣树产量的栽培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94456.1 申请日: 2012-10-17
公开(公告)号: CN103766185A 公开(公告)日: 2014-05-07
发明(设计)人: 吴燕 申请(专利权)人: 吴燕
主分类号: A01G17/00 分类号: A01G17/00
代理公司: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代理人: 吴彦峰
地址: 610400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提高 枣树 产量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尤其是一种提高枣树产量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大枣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经常食用,能够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同时其具有很要的药用价值,是重要的补血补气中药。《本草汇言》中记载,“沈氏曰,此药甘润膏凝,善补阴阳、气血、津液、脉络、筋俞、骨髓,一切虚损,无不宜之。如龙谭方治惊悸怔忡,健忘恍惚,志意昏迷,精神不守,或中气不和,饮食无味,百体懒重,肌肉瘦,此属心、脾二藏元神亏损之证,必用大枣治之。佐用陈皮,调畅中脘虚滞之痰”。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大枣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如光千金藤碱(stephar-ine),N-去甲基荷叶碱(N-nornuciferine),巴婆碱(asmilobine)等,以及三萜酸类化合物、皂式类化合物,能够改善人体的内部环境,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可见,大枣是一种药食皆佳的食品,具有极大的市场经济价值。

大枣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山区、丘陵或平原,全国各地广为栽培。目前,主要以新疆、山东等地的大枣为佳,由于当地阳光充沛,日照时间长,枣树生长旺盛,故所产大枣个大、味甜,价格较高。而四川自古以来也是大枣的主要产地,但受盆地自然环境、气候影响,光照不足,挂果率低,严重影响枣树的大枣产量,制约枣树的产业化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四川地区的枣树,受盆地自然环境、气候影响,光照不足,挂果率低,大枣产量低下,制约其产业化发展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枣树产量的栽培方法。该方法是申请人针对四川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通过长期摸索、总结所得到的。其栽培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能够显著提高枣树的挂果率,减少自然环境对大枣的影响,提高其产量。同时,其还能有效降低,在大枣成熟期,下雨、刮风使大枣产生的裂果现象,保证大枣品相,提高其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枣树产量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整理土地:在土地上成排栽培乔木,相邻两排乔木之间的间距为2-6米;

(2)整理苗床:向苗床内浇水,至苗床内土壤湿润即可;

(3)培育幼苗:将幼苗放入培育袋中,将培育袋放入湿润后的苗床中,待培育袋完全放入苗床后,向培育袋表面铺洒0.5-3cm土壤,并施加肥料;

(4)移栽:待步骤(3)中的幼苗长至15-25cm后,移栽入步骤(1)整理的土地中,枣树之间的行距、株距为1.5×2m;

(5)移栽后管理:定期浇水、施肥,修剪枝干,控制树冠高度在1.5-2.5m之间,主枝个数在3-5之间;

(6)促进枣树发芽:在枣树栽培第2-4年后,枣树开始开花,在首次开花后的次年枣树发芽前20-40天,向枣树喷洒氰胺水溶液,氰胺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5-2.0%,同时,在枣树根部洒上动物粪便,每平方米5-15Kg;

(7)花期管理:在枣树的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各喷洒一次赤霉素水溶液,赤霉素水溶液的浓度为2-5ppm,同时控制每株枣树的花朵数量在100-200朵之间;

(8)果实采摘:待果实成熟后,对果实进行采摘,采摘后,按照步骤5-8,进行下一轮的枣树栽培。

所述步骤(3)中,幼苗的繁育方法如下:选择成熟的种子,将种子在40—50℃的水中浸泡2-3d,然后放入塑料袋内,并在露天条件下,光照催芽2-3天至胚芽微露吐白,再放入培养基中培养成幼苗。

所述步骤(3)中,幼苗的繁育方法如下:采集成年枣树春天发芽后的根茎,放入培养基中培养成幼苗。

所述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是将水经土壤后,过滤土壤后所得到的液体。

所述培养基为土壤。

所述步骤(3)中,将幼苗放入培育袋中,将培育袋放入湿润后的苗床中,待培育袋完全放入苗床后,向培育袋表面铺洒0.5-3cm土壤,并施加肥料;第一次在培育袋表面铺洒土壤后立即施加肥料,在随后的1-2个月内,每1-2周施加一次肥料,每20株每次1.5-2kg。

所述肥料为N、K、P肥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肥料为碳酸氢铵、磷酸氢铵、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乔木为香樟树、椿芽树中的一种或两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燕,未经吴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44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