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增塑剂产品质量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94240.5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2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祖礼;马红飞;赵许博;陈永战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启瑞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7/08 | 分类号: | C07C67/08;C07C69/8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459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增塑剂 产品质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增塑剂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增塑剂产品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上邻苯二甲酸酯类、柠檬酸酯类及脂肪酸酯类等增塑剂产品的酯化生产工艺通常是将邻苯二甲酸(或者邻苯二甲酸酐)、柠檬酸及脂肪酸等酸类化工原料与醇类化工原料进行反应,该反应属于高温可逆反应,反应过程中有大量的轻沸物及水生成,若不及时将其除去,则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工业中为降低产品色泽,提高产品质量,一般反应过程中尽可能地除去轻沸物及水。目前,国内大多数生产厂家在酯化生产过程中采用醇回流装置,以及回收醇的套用,将新鲜醇、预热至90~95℃的回收醇一起投入酯化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反应到一定程度进行回流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缩短酯化时间、减少醇甩出次数。此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产厂家的要求,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一是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轻沸物及回收醇中的轻沸物不能及时除去,加深产品色泽,影响产品质量;二是醇的回流过程中,回流到塔中的醇(含有轻沸物)容易发生冲塔现象,影响塔的分离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增塑剂产品质量的方法,解决增塑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轻沸物,对回收醇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实现一塔双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增塑剂产品质量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 1:按照原始配方将酸或酸酐、新鲜醇及催化剂投入反应釜中进行酯化反应;
步骤2:酯化反应结束后中和、脱醇、压滤,精制得到产品,反应釜内未反应的醇回收,计算回收醇的量,不足的醇用新鲜醇弥补;
步骤3:按照原始配方先将酸或酸酐、补加的新鲜醇、催化剂投入到酯化反应釜中,待酯化釜内温度到130℃~135℃时,再将预热至100℃~110℃的回收醇分批由酯化塔的顶部呈雾化状喷入,继续加热,当酯化釜内温度达到140℃~150℃进行回流反应。
所述步骤1中醇的沸点为100℃以上的液态醇;
所述步骤2中回收醇含量为按原始配方投入的新鲜醇含量的15%~25%;回收醇预热温度在100℃~105℃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增塑剂产品质量的方法的优点在于:
1. 本发明对原有工艺进行改进,改变原来把预热过的回收醇直接从塔顶加入的工艺,调整回收醇的预热温度,分离回收醇中的轻沸物,避免轻沸物参与反应;将预热的回收醇分批量的投加,解决了回收醇中的轻沸物进入酯化釜中,引起产品色泽加深的问题;
2. 本发明将回收醇分批加入能有效地避免投加回收醇时发生冲塔现象;
3. 本发明将回收醇从塔顶呈雾化状喷入,能使酯化釜中的热量通过酯化塔传递给回收醇,从而达到加热回收醇的目的,实现一塔双效。
4. 采用本发明改造后的方法提高了塔的分离效果,轻沸物的去除率由原来的50%~60%提高至85%~95%,降低产品色泽10#~15#,合理利用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本发明方法特别适邻苯二甲酸酯类、柠檬酸酯类或脂肪酸酯类增塑剂的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合成工艺为例,下述实施例1为本发明工艺,对比例1为原生工艺。
对比例1
向50m3的酯化反应釜中依次加入15t苯酐、15t丁醇及170kg催化剂,加热,搅拌,温度升至130℃时,把3.6t回收醇经预热器即热至90℃后,通过喷嘴从酯化塔顶端呈雾状缓慢喷入,继续加热,当酯化釜内温度达到140℃~150℃进行回流反应,酯化反应4.5h后酸值降至2.0mgKOH/g,此时,酯化反应结束,再中和、脱醇、压滤,精制得成品,产品色泽为25号左右。
实施例1
步骤1:按照原始配方将15t苯酐、18.6t丁醇及170kg投入50m3的酯化反应釜进行酯化反应;
步骤2:酯化反应结束后中和、脱醇、压滤,精制得到产品,反应釜内未反应的醇回收,计算回收丁醇的量为3.6t,补加15t的新鲜丁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启瑞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启瑞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42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