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液压式井口密封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92682.6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5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范增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增奎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2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液压式 井口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口密封器,具体为一种智能液压式井口密封器,属于石油开采用的井口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抽油机、抽油泵上下往复运动每年要做3153600次上下往复运动,就需要一种产品耐热,耐腐蚀,耐磨的材料密封于井口光杆间,以前常规用密封材料为牛油盘根密封和机械密封,上述材料都不能解决长期密封耐磨的问题,使用一段时间就有气、油、水漏出地面污染环境,导致采油工人不断调整、紧固,清理井口。目前所使用的液压式光杆密封器,设有内孔、平滑盘根、锥度盘根,装在柱塞的连接筒内,其缺点是不能将井下废气压力排出,增加了抽油机的负荷,废气压力脉冲波与内腔密封件形成正压力,使其失掉各密封件的密封效果,加之调中性能差,形成光杆偏磨不能自动调中的现象,导致使其频繁更换盘根及相关部件,拆卸不方便作业、现场漏油、漏气、漏水污染严重,作业效率低,增加了成本,降低了产油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液压式井口密封器,集井口光杆密封、防止抽油杆偏麽、防止油井井喷和自动调控三个功能为一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液压式井口密封器,包括光杆,光杆中部套有清蜡阀门,其光杆上设置有若干密封环,密封环套于光杆上。
优化的,上述智能液压式井口密封器,其密封环采用金属制成。
优化的,上述智能液压式井口密封器,其光杆和密封环之间的间隙为0.5mm。
优化的,上述智能液压式井口密封器,其密封环外套有密封体,密封体的纵截面为T字型,密封体与光杆之间设置有钢衬;所述密封环和钢衬为圆环体,套于光杆上;所述清蜡阀门前端螺纹连接有外套,密封体外套有护圈,密封体前端设置有支撑环,支撑环与外套之间设置有O型圈I。
优化的,上述智能液压式井口密封器,其密封体的前端设置有压环,压环外设置有调整套,调整套的外缘与外套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调整套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通过压帽与外套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压帽的内壁与外套的端部外缘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套套于光杆上,连接套的前端设置有上压盖,上压盖与连接套螺纹连接。
优化的,上述智能液压式井口密封器,其清蜡阀门的后端连接有偏心球体,偏心球体的内壁与清蜡阀门的外缘螺纹连接;所述偏心球体上套有大压帽,偏心球体与大压帽之间设置有球头压环,大压帽的一端连接有下接头,下接头套于偏心球体上,偏心球体的内腔设置有尼龙球。
优化的,上述智能液压式井口密封器,其下接头的后端套有隔气管,隔气管套于光杆上。
优化的,上述智能液压式井口密封器,其清蜡阀门与外套之间设置有O型圈II,连接套与外套之间设置有O型圈III,偏心球体的内壁与清蜡阀门的外缘之间设置有两层O型圈IV,偏心球体与下接头接触面上设置有O型圈V。
优化的,上述智能液压式井口密封器,其压环与密封体之间设置有挡圈;所述偏心球体的前端设置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螺纹连接清蜡阀门。
优化的,上述智能液压式井口密封器,其上压盖与连接套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密封垫I;所述偏心球体与清蜡阀门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密封垫II;所述密封垫I、密封垫II和O型圈均采用橡胶制成。
本发明结构简单,拆卸安装方便,密封性能好,使用周期长;能防止光杆偏磨,防止光杆断裂时可自动封闭油道,起到防止井喷的作用;作业效率高,减少作业现场的环境污染,而且减少成本,使产品经济化、智能化、实用化和环保化;光杆的后端套有隔气管,当光杆做工到下止点时,使井下废气及时排除本发明的内腔外,使之本发明的内腔卸压,减轻光杆与密封环之间的磨擦,从而达到各密封件使用期一年以上,无需更换有关部件,使其节约成本80%,作业区达到无污染,环境达标,单井相比日节约用电7-8KW/H,本发明可根据用户的需要不同规格的光杆只需更换相关的部件即可使用,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增奎,未经范增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26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