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小儿脾肾阳虚型泄泻的中药贴剂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91631.1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1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黎明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K9/70;A61P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45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小儿 阳虚 泄泻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涉及一种小儿泄泻外用中草药贴剂,特别是一种小儿脾肾阳虚泄泻特定穴位上贴敷的外用止泻中草药。
背景技术
泄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脾肾阳虚泄泻在小儿泄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往往病程长,易反复,迁延难愈,导致患儿体质渐差,易引起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免疫力低下及生长发育障碍等,严重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目前,西医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多采用抗生素、肠黏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疗法等。其中,对于小儿脾肾阳虚泄泻抗生素治疗一般无效,滥用抗生素还易致菌群失调,肠黏腊保护剂及肠道微生态疗法,对小儿脾肾阳虚泄泻的症状虽有一定改善,但疗程较长,总体疗效不如中药理想。对于脾肾阳虚易感儿,中医多主张积极治疗其本,即健脾补气固本,以减少或杜绝再感染的发生。随着生活条件的变迁,常用的方药,如参苓白术散的健脾止泻、丁桂儿脐贴的散寒止泻,其治疗效果逐渐减弱。本发明对小儿脾肾阳虚泄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起效快、疗效高、小儿易于接受,无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采取一种易于被小儿接受的外治疗法,探讨治疗小儿腹泻的有效方法和给药途径,以便速效、高效地治疗小儿脾肾阳虚泄泻,亦解决了小儿输液、口服药物等诸多困难的问题。
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药物配伍上采用攻补兼施为主,标本同治、寒热并用、温涩互举的治疗原则,通过温阳化积、健脾益气、清利湿热、涩肠利水的作用,利用穴位贴药、皮肤渗透的外治方法,调理脾胃,达到治疗目的。
小儿脾肾阳虚泄泻是指非肠道感染的泄泻,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范畴,留守儿童多见。主要症状表现为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
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中医学认为,禀赋不足,脾胃素虚;或后天失调,喂养不当,营养不足;或过用苦寒攻伐之品;或久病久泻,迁延不愈,均可使脾胃虚弱,腐熟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并走于下而成脾虚泻。若腹泻日久,迁延不愈,可致脾虚及肾,肾阳亏虚,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虚益甚,互为因果,脾肾阳虚,则致便下澄澈清冷,完谷不化的虚寒泄泻。故《医宗必读·泄泻》有“泻皆本于脾虚”,《临证指南医案·卷六·泄泻》“久泻无有不伤肾”之说。
因小儿体属稚阴稚阳,患病后易于出现阴阳、寒热、虚实的变化,加之泄泻易于损伤气液,故如病情较重,或失于治疗,极易发生伤阴、伤阳的变证。其中暴泻、热泻者,病势急骤,大量水液外泄,易于伤阴耗液;寒泻、久泻迁延不愈者,易于伤阳耗气。阴阳互根,重症常气随液脱,而致阴阳两伤,甚或阴竭阳脱而死亡。如久泻不止,脾土虚损,土虚木贼,肝亢无制,则可出现慢惊风证;此外,也有因泄泻迁延不愈,脾胃虚损,气血化源不足,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而转变为疳证。
笔者近十年来,遂研证机,方悟久泻之机,脾肾阳虚为本,兼有积滞为标为实,非纯正虚,病邪久恋亦多,对此必用祛邪之品,始疗效稳固,病程缩短。然而临床小儿脾肾阳虚泄泻,兼有乳积或鱼肉积滞者多,多因妈咪们过频、过量、过早喂养肥甘厚腻之品所致。笔者仅就临床运用先攻下后健脾止泻法,克服参苓白术散、丁桂儿脐贴的不足,确定此治疗小儿脾肾阳虚泄泻方药,经近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疗效满意。专家认为在慢性脾肾阳虚泄泻的治疗中,加用少量的祛风湿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风药具有升散、鼓动作用,使补益之品,补而不腻。
组成:方用人参3克(或党参6克),白术4克,茯苓6克,莲子6克,炙甘草3克,扁豆6克,苡仁4克,砂仁3克,山药4克,诃子4克,豆蔻4克,红枣2枚,槟榔2g、山楂4g,胡椒2g、羌活2g。
首先,按重量计算将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浸过药而即可),浸泡2小时,煎2.5小时,过滤;再加水(浸过药而即可)煎1小时。将两次药液混合,浓缩成膏,倒入盘中,烘干,研细末制成本新丁香止泻散;
其次,再将新丁香止泻散与丁香按照8:1的比例混合,搅匀即制成本发明的药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黎明,未经刘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16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