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传式抽油机底部接头以及应用该底部接头的抽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91068.8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6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舜然;帅占坤;左斯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继军;张静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E21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贺华廉 |
地址: | 457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传 抽油机 底部 接头 以及 应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油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直传式抽油机底部接头以及应用该底部接头抽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有杆泵抽油系统中,无论是直井还是斜井,抽油杆与油管都是在接触中相对运动,不可避免地存在抽油杆、油管磨损问题,以及接头的接触不良问题。随着油田的不断开采,油井含水上升,润滑条件变差,腐蚀性加剧,抽油杆、油管磨损腐蚀问题日趋严重,而较长输油管道中的接头接触不良问题,更已成为缩短油井生产周期的主要因素。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人基于相关领域的研发,并经过不断测试及改良,进而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传式抽油机底部接头以及应用该底部接头抽油装置,其能够克服在较长输油管道中的接头接触不良问题,而且能够防止空心抽油杆与油管磨损问题的出现,因润滑油无腐蚀性,故也防止了空心抽油杆和油管的腐蚀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直传式抽油机底部接头,其包括:
子接头,其外侧具有多级台阶,该多级台阶由子接头的顶部至底部渐缩,所述子接头的内部设有阶梯孔,所述的阶梯孔由子接头的顶部至底部渐缩,其中一级所述的台阶表面间隔设有多个连通槽,所述的连通槽与所述的阶梯孔连通;
母接头,与所述的子接头套接,所述的母接头内设有阶梯孔,该母接头的阶梯孔与子接头的多级台阶相配合,所述的母接头也设有连通槽,所述的母接头的连通槽与子接头的连通槽部分贯通;
其中,每个台阶上均设有电性接触体,母接头内设有能够与子接头的电性接触体形成电连接的电性接触体。
所述的直传式抽油机底部接头,其中,所述的子接头与母接头通过黏胶进行固定。
所述的直传式抽油机底部接头,其中,所述子接头的外侧共设有四级台阶,由子接头的顶部至底部依次为第一台阶、第二台阶、第三台阶以及第四台阶,子接头对应第一台阶处设有第一阶梯孔和第二阶梯孔,对应第二台阶处设有第三阶梯孔;所述的母接头内由顶部至底部依次设有第一阶梯孔、第二阶梯孔、第三阶梯孔以及第四阶梯孔,母接头的第一阶梯孔、第二阶梯孔、第三阶梯孔以及第四阶梯孔分别与子接头的第一台阶、第二台阶、第三台阶和第四台阶相配合。
所述的直传式抽油机底部接头,其中,所述子接头的多个连通槽间隔设于第二台阶的表面,且子接头的连通槽与子接头的第三阶梯孔连通。
所述的直传式抽油机底部接头,其中,所述子接头的第三阶梯孔不连通至子接头的底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所述的直传式抽油机底部接头的抽油装置,其包括:所述的子接头、所述的母接头、空心抽油杆、油管、润滑油、柱塞以及泵筒,所述的空心抽油杆、子接头、母接头及柱塞依次连接,空心抽油杆与子接头通过螺纹连接,母接头与柱塞通过螺纹连接,油管的下部连接泵筒,空心抽油杆处于油管内,柱塞处于泵筒内。
所述的抽油装置,其中,所述的空心抽油杆与油管之间填充有润滑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克服在较长输油管道中的接头接触不良问题,而且能够防止空心抽油杆与油管磨损问题的出现,因润滑油无腐蚀性,故也防止了空心抽油杆和油管的腐蚀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直传式抽油机底部接头的剖视图;
图2是与子接头相配合的母接头的剖视图;
图3是应用该底部接头的抽油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子接头;11-第一台阶;111-第一阶梯孔;112-第二阶梯孔;113-第三阶梯孔;12-第二台阶;121-连通槽;13-第三台阶;14-第四台阶;15、16-电性接触体;2-母接头;21-第一阶梯孔;22-第二阶梯孔;23-第三阶梯孔;24-第三阶梯孔;25-连通槽;3-空心抽油杆;4-油管;5-润滑油;6-柱塞;7-泵筒。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的使用目的与功效及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现举出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所示,详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继军;张静,未经陈继军;张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10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