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印刷电路板用玻璃纤维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7564.6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3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韩利雄;姚远;杜迅;何建明;陈德全;魏泽聪;彭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3/00 | 分类号: | C03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李玉秋 |
地址: | 400082 重庆市大渡口***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刷 电路板 玻璃纤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纤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电路板用玻璃纤维。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印刷电路板逐渐向高密度多层与超多层方向发展,因此要求覆铜板不仅要充当基板,还要具有信号传输线和特性阻抗精度控制等功能,并在多层板中充当内藏无源元件等。为了实现上述诸多功能,覆铜板材料需要具有更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从而使印刷电路板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损耗更小。而印刷电路板通常由树脂和玻璃纤维组成,用于印刷电路板的树脂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可以满足印刷电路板的需要。因此,玻璃纤维介电性能的高低,成为制约印刷电路板性能的关键因素。
目前国内外电路板中普遍应用的玻璃纤维主要是E玻璃纤维和D玻璃纤维,其中,E玻璃纤维的组成为:52~56wt%的SiO2,12~16wt%的Al2O3,5~10wt%的B2O3,16~25wt%的CaO,0~5.0wt%的MgO,3~5wt%的Na2O+K2O,E玻璃纤维具有可加工性好、耐水性好、价格低等优点,但其介电常数偏高,介电常数为6.7左右,并且其介电损耗较大,大于10-3,不能满足高密度化和信息高速处理化的要求。D玻璃纤维的组成是:72~76wt%的SiO2,0~5wt%的Al2O3,20~25wt%B2O3,3~5wt%的Na2O和K2O,其介电常数为4.1左右,介电损耗为8×10-4左右,但是D玻璃纤维具有以下缺点:(1)相对于E玻璃纤维来说,D玻璃纤维具有较高含量的SiO2,导致D玻璃纤维增强层压板的钻孔性能差,不利于后续加工;(2)D玻璃纤维的玻璃软化点高,熔融性差,很容易产生脉纹和气泡,导致产生拉丝作业困难,在纺丝工艺中玻璃纤维断丝多等问题,因此生产性和作业性都很差,不易大规模生产;(3)D玻璃纤维具有很高的熔融温度和拉丝温度,一般在1400℃以上,对窑炉质量要求非常苛刻,会降低窑炉寿命;(4)D玻璃纤维耐水性较差,容易引起纤维与树脂的剥离。
为了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玻璃纤维,开发适用于印刷电路板玻璃纤维成为研究重点之一。例如:申请号为96194439.0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中降低了氧化钙的含量,其介电常数在4.2~4.5左右,为了改善熔制性能,该玻璃纤维中引入了1wt%~4wt%的TiO2,过高含量的TiO2会严重影响玻璃纤维的颜色,限制了其应用;申请号为CN200610166224.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其组成为:50~60wt%的SiO2、6~9.5wt%的Al2O3、30.5~35wt%的B2O3、0~5wt%的CaO、0~5wt%的ZnO、0.5~5wt%的TiO2,其中,ZnO代替部分CaO和MgO的作用使介电常数降低,其介电常数为3.9~4.4,介电损耗为4×10-4~8.5×10-4,但是,该玻璃纤维的拉丝温度较高,一般大于1350℃,且其B2O3含量较高,不仅污染环境,同时容易导致成分波动大,对窑炉腐蚀也会增加,另外,该玻璃纤维的耐水性也较差。因此,尽管现有技术对玻璃纤维的性能进行了改进,但是上述玻璃纤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难度太大,介电性能不够理想,原料成本太高,介电损耗大等,现有技术中的印刷电路板用玻璃纤维的综合性能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印刷电路板用玻璃纤维,本发明提供的玻璃纤维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刷电路板用玻璃纤维,以摩尔百分比计,包括:
优选的,包括64~67mol%的SiO2。
优选的,包括6~8mol%的Al2O3。
优选的,包括20~23mol%的B2O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75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