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操作系统共用周边装置的方法以及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5111.X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4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丁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4 | 分类号: | G06F9/54;G06F9/4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系统 共用 周边 装置 方法 以及 电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操作系统架构,更涉及一种双操作系统共用周边装置的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各式各样的笔记本型计算机及智能型手机在内,已然成为现代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用品。
传统上,便携式电子装置多半采用微软公司的窗口操作系统(Windows),然而,现今以Linux为基础的Android操作系统亦逐渐普及。由于前述两种操作系统在处理不同的工作上具有不同的效能,为了兼具两者之长,可将两种操作系统整合于单一电子装置之中。一般而言,在这类双操作系统的架构下,同一时间只会让单一操作系统运作,并让另一操作系统进入待机或休眠状态,藉以在双操作系统共享系统资源的同时,避免彼此间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尽管如此,当切换操作系统时,由于切换后的操作系统无法得知原操作系统是否对周边装置的设定做过变更,因而造成周边装置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会出现设定不一致的现象。举例而言,屏幕的亮度及喇叭的音量皆可能会因为切换操作系统的关系而骤然改变。如此不仅带来不良的使用经验,不断调整设定也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双操作系统共用周边装置的方法以及电子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操作系统共用周边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一使用者调整一周边装置的一设定值后以及一第一操作系统切换至一第二操作系统之前,将该设定值由该第一操作系统传送至该第二操作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操作系统共用周边装置的方法,该双操作系统共用周边装置的方法适用于具有至少一周边装置的一电子装置,该双操作系统共用周边装置的方法包括:在一第一操作系统操作环境下接收使用者对该周边装置的设定而产生一设定值;启动一第二操作系统;将该设定值传送给该第二操作系统;以及将该第一操作系统切换至该第二操作系统,且该第二操作系统以该设定值对该周边装置进行设定,使该电子装置操作于该第二操作系统环境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第一同步管理器,运作于一第一操作系统之下,用以在一使用者调整一周边装置的一设定值后以及该第一操作系统切换至一第二操作系统之前,将该设定值由该第一操作系统传送至该第二操作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安装有一第一操作系统与一第二操作系统,并具有至少一周边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同步管理器,该第一同步管理器运作于该第一操作系统之下,当在该第一操作系统环境之下启动该第二操作系统时,将该周边装置的一设定值传送给该第二操作系统;一第二同步管理器,该第二同步管理器运作于该第二操作系统之下,接收来自该第一同步管理器传送而来的该设定值并予以储存;以及一控制器,该控制器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同步管理器、该第二同步管理器以及该至少一周边装置,用以在该第一操作系统切换至该第二操作系统之后,依据该第二操作系统所储存的该设定值对该周边装置进行设定。
本发明使屏幕的亮度、喇叭的音量以及各种周边装置的设定,皆不再因为切换操作系统的关系而有所改变,而能维持完全一致的使用操作环境,进行无缝切换,有助于提升使用者对双操作系统架构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运作双操作系统架构的电子装置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操作系统共用周边装置的方法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电子装置 122第二同步管理器
110第一操作系统 150USB传输接口
120第二操作系统 200方法
130控制器 200A-200C 流程
140周边装置 S202-S214步骤
112第一同步管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为介绍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各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应当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为了解决公知技术中双操作系统架构在切换操作系统时常遭遇到的周边装置设定不同步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特殊的双操作系统架构,并提供双操作系统的一种新的共用周边装置的方法。
双操作系统架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51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