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纱卷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4210.6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8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松村浩之;桂强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H54/40 | 分类号: | B65H54/40;B65H54/5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庞乃媛;黄剑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纱 卷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切换卷绕筒管边卷绕纺出的纱线的纺纱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纺纱卷绕装置在转台上设置有2根筒管支架,纱线卷绕到安装在一个筒管支架上的卷绕筒管上。使接触辊压接在卷绕过程中的卷绕筒管上。在另一个筒管支架上,在变成满卷的卷绕筒管(卷装)落纱后,安装新的卷绕筒管。若进行向新的卷绕筒管的切换,则在变成满卷的卷绕筒管(卷装)的落纱之际,转台旋转约半圈。当卷绕筒管的切换结束时,向新的卷绕筒管的纱线的卷绕被开始。满卷的卷装的落纱由落纱装置来进行。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纺出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筒管上时将接触辊的位置保持大致一定地控制转台的转动的纺纱卷绕装置。专利文献1的纺纱卷绕装置中,由于将接触辊的位置保持大致一定,因此从刚刚切换到新的卷绕筒管开始转台的旋转角度时刻变化。由于转台的旋转角度一直变化,因此变成满卷了的卷装的位置也一直变化。因此,落纱时必须使落纱装置追随卷装的运动,存在落纱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这样的问题。并且,凭借自动进行落纱的自动落纱装置来追随着卷装的运动进行落纱是困难的。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切换到新的卷绕筒管后到结束变成满卷的卷装的落纱之前不进行转台的转动的纺纱卷绕装置。专利文献2的纺纱卷绕装置中,在结束卷装的落纱之前使接触辊上升来与卷装的卷绕增粗(巻き太り)相对应。因此,在卷装的落纱之际卷装的位置不变化,落纱变得容易。在卷装的落纱完了后,与卷绕筒管的卷绕增粗相对应地控制接触辊的位置和转台的旋转角度,在卷绕筒管变成满卷了的时刻使接触辊下降到下限附近。
但是,纺纱卷绕装置中要求构成该纺纱卷绕装置的部件不与卷绕筒管相干涉的设计。但是,凭借专利文献1的纺纱卷绕装置由于从刚刚切换到新的卷绕筒管开始转台的旋转角度时刻变化,因此伴随转台的转动而移动的卷绕筒管的轨迹遍及较宽的范围。凭借专利文献2的纺纱卷绕装置也由于在变成了满卷的卷装的落纱完成后与卷绕筒管的卷绕增粗相对应地转台的旋转角度时刻变化,因此伴随着转台的转动而移动的卷绕筒管的轨迹遍及较宽的范围。因此,如果构成纺纱卷绕装置的部件被配置在卷绕筒管通过的区域的话,则该部件就与卷绕筒管产生干涉。因此,这样的纺纱卷绕装置中存在设计上的自由度被限制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7985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0243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将卷绕筒管通过的区域收敛在狭小的范围内、提高了设计上的自由度的纺纱卷绕装置。
接着说明用来解决该问题的手段。
即,第1方案为一种纺纱卷绕装置,边切换卷绕筒管边卷绕纺出的纱线,具备:机体;转台,具备保持卷绕筒管的2根筒管支架,并且相对于上述机体转动;接触辊,与卷绕筒管的卷绕增粗及上述转台的转动相对应地保持压接在卷绕筒管上的状态,并且使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起的距离变动地移动;设定部,设定第1转台转动条件和第2转台转动条件;检测部,检测纱线的卷绕状态;判断部,判断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卷绕状态是否达到了上述第1转台转动条件或上述第2转台转动条件;以及,控制部,控制上述转台的转动和上述接触辊的移动;
上述控制部这样进行控制:在将上述接触辊配置在第1辊位置上、并且将上述转台配置在了第1转台位置上的状态下,开始向卷绕筒管的纱线的卷绕;在上述判断部从纱线的卷绕开始到判定为达到了上述第1转台转动条件的第1期间,使上述接触辊从上述第1辊位置与卷绕筒管的卷绕增粗相对应地移动到第2辊位置,并且维持在使上述转台停止在上述第1转台位置的状态;在从上述判断部判定达到了上述第1转台转动条件起到判定达到了上述第2转台转动条件的第2期间,使上述转台从上述第1转台位置转动到第2转台位置,并且使上述接触辊与上述转台的转动和卷绕筒管的卷绕增粗相对应地从上述第2辊位置移动到第3辊位置;在从上述判断部判定达到了上述第2转台转动条件起到卷绕筒管达到满卷的第3期间,使上述接触辊从第3辊位置与卷绕筒管的卷绕增粗相对应地移动到第4辊位置,并且使上述转台从上述第2转台位置移动到第3转台位置;
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第4辊位置的距离比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第1辊位置的距离长、比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第2辊位置的距离短,并且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第3辊位置的距离比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第1辊位置的距离长、比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第2辊位置的距离短。
第2方案在第1方案中,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第4辊位置的距离比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第3辊位置的距离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未经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42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针注射用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多重过滤嘴制造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