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密实耐火混凝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83806.4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7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东;丁鹏;王谷丰;刘锐;崔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28/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刘文求 |
地址: | 65005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实 耐火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火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密实耐火混凝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总称,通常来说,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混凝土因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不仅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在造船、机械、海洋开发、地热工程中,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但现有的混凝土其浇筑时间长,导致施工周期长,降低了施工效率,而且现有的混凝土耐热温度也达不到一些高温环境的要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难以满足在复杂苛刻环境下的要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密实耐火混凝土,旨在解决现有的混凝土施工周期长、抗压强度差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密实耐火混凝土,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水泥25-35%、耐火骨料55-65%、减水剂0.03-0.09%、水8-15%。
所述的自密实耐火混凝土,其中,所述水泥为铝酸盐水泥。
所述的自密实耐火混凝土,其中,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所述的自密实耐火混凝土,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还包括0.02-0.09%缓凝剂以及0.01-0.06%保塑剂。
所述的自密实耐火混凝土,其中,所述耐火骨料为高铝矿砂。
所述的自密实耐火混凝土,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铝酸盐水泥30%、高铝矿砂60%、聚羧酸减水剂0.06%、水9.94%。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自密实耐火混凝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大的满足要求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浇筑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密实耐火混凝土,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自密实耐火混凝土,其组分为:按重量百分比计,水泥25-35%、耐火骨料55-65%、减水剂0.03-0.09%、水8-15%。
本发明中的水泥优选采用铝酸盐水泥,例如郑州登封熔料有限公司铝酸盐水泥CA-50-G6,其性能见见表1。
表1 铝酸盐水泥性能
从上表可见,所采用的铝酸盐水泥具有较强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这有利于提高制得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耐火混凝土的强度,本发明在水泥中添加了外加剂,其主要包括减水剂,该减水剂优选来自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水泥科学与新型建筑材料研究所生产的聚羧酸减水剂,型号为CA6,其减水率为32%。通过添加该减水剂,可保持水泥净浆、砂浆和混凝土工作度不变而显著减少其拌和用水量,并且可显著提高混凝土强度,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以及减少水泥用量。
此外,还可根据需要添加缓凝剂和保塑剂,缓凝剂可以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而对后期强度无明显影响,缓凝剂的主要成分为多羟基化合物、羟基羧酸盐及其衍生物、高糖木质素磺酸盐,因其兼有减水作用,也称为缓凝减水剂,此外,还可添加氯化锌、硼酸盐、各种磷酸盐等等具有缓凝作用的缓凝剂,并提高耐久性。缓凝剂的添加量为总的混凝土的用量的0.02~0.09%,按重量百分比计。缓凝剂适用于高温条件下连续灌筑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预拌混凝土以及泵送混凝土。
保塑剂适用于高温季节施工、远距离运输、超高程泵送、现场浇注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自流平混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等。
保塑剂的减水率在2.5~3.5%,添加量一般为总的混凝土的0.01~0.06%,按重量百分比计。如果将保塑剂与萘系高效减水剂混合使用效果更好,例如添加量为0.05%的保塑剂与添加量为0.75%的萘系高效减水剂负荷使用,制备的自密实耐火混凝土抗折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与钢筋的粘结力等力学性能均有较大提高,适用于硅酸盐水泥(上述添加量均为占总的混凝土的比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38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充电器接收机侧的通信干扰消除
- 下一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