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状态计测方法和电池状态计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83310.7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8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萩森齐;三上洋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H01M1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曾贤伟;范胜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状态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测二次电池的状态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公知有这样的电池剩余量运算装置:通过检测电池的开路电压并与该电池的开路电压-电池剩余量的数据进行比较,来求出该电池的剩余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180783号公报
但是,到二次电池的开路电压稳定为止的时间随着二次电池的周围温度、劣化率以及电阻值等条件而变动,因此,为了检测到稳定的开路电压,有时必须等待很长时间。在该情况下,会导致使用开路电压的检测值来对二次电池的剩余容量(剩余量)进行修正运算的机会减少,因此,剩余量的运算误差可能会增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等到开路电压稳定就能够事先预测出稳定的开路电压的电池状态计测方法和电池状态计测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池状态计测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电压检测步骤,检测从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停止经过了一定时间时的所述二次电池的过渡开路电压;
状态量检测步骤,检测经过所述一定时间时以前的所述二次电池的预定的状态量;以及
预测步骤,根据所述过渡开路电压、所述预定的状态量、以及经过所述一定时间时之后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稳定开路电压三者之间的关系,预测与在所述电压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过渡开路电压和在所述状态量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状态量两者对应的所述稳定开路电压。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池状态计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电压检测部,其用于检测从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停止经过了一定时间时的所述二次电池的过渡开路电压;
状态量检测部,其用于检测经过所述一定时间时以前的所述二次电池的预定的状态量;以及
预测部,其用于根据所述过渡开路电压、所述预定的状态量、以及经过所述一定时间时之后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稳定开路电压三者之间的关系,预测与所述电压检测部检测到的过渡开路电压和所述状态量检测部检测到的状态量两者对应的所述稳定开路电压。
这里,“从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停止经过了一定时间时以前”可以是从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停止时刻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时刻,也可以是比从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停止时刻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时刻靠前的时刻。
根据本发明,无需等到开路电压稳定就能够事先预测出稳定的开路电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电池状态计测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计测电路100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放电停止前后的二次电池201的电池电压V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的电池特性的概要图。
图3是表示充电停止前后的二次电池201的电池电压V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的电池特性的概要图。
图4是针对温度T=25℃时的每个劣化率DR而实际测量二次电池201的放电停止后的充电率SOC和电压差ΔV之间的关系得到的曲线图。
图5是针对每个温度T而实际测量没有劣化的二次电池201的放电停止后的充电率SOC和电压差ΔV之间的关系得到的曲线图。
图6是针对温度T=25℃时的每个劣化率DR而实际测量二次电池201的充电停止后的充电率SOC和电压差ΔV之间的关系得到的曲线图。
图7是针对每个温度T而实际测量没有劣化的二次电池201的充电停止后的充电率SOC和电压差ΔV之间的关系得到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稳定开路电压VS的计算例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电压检测部
20:温度检测部
30:ADC
40:运算部
41:充电率算出部
42:劣化率算出部
43:电压差算出部
44:电压算出部
50:存储器
60:通信部
70:电流检测部
100:计测电路
200:电池组
201:二次电池
202:保护模块
203:保护电路
300: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电池状态计测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计测电路100的结构的方框图。计测电路100是计测二次电池201的剩余量状态的集成电路(IC)。作为二次电池201的具体例,可列举锂电池、镍氢电池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美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美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33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