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十二碳六烯酸微胶囊二次包埋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79147.7 申请日: 2012-10-09
公开(公告)号: CN103071437A 公开(公告)日: 2013-05-01
发明(设计)人: 宁超美;李国斌;龚韧;陈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 临沂宝力佳食品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01J13/04 分类号: B01J13/04;A23L1/29
代理公司: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代理人: 张建成
地址: 277722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十二 碳六烯酸 微胶囊 二次 包埋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微胶囊的包埋方法,具体涉及的是冷冻干燥法制得的二十二碳六烯酸的二次包埋方法。

背景技术:

一、微胶囊技术

1 微胶囊技术原理

微胶囊技术是指把分散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完全包封在一层半透膜中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微胶囊通常是在囊壁内填入囊心(又称包容物)配制而成,壁材是决定微胶囊性能的最重要因素,不同的应用条件对微胶囊壁材有不同的要求。原则上,只要能够包囊芯材成膜的高分子材料都可作为微胶囊的壁材。

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制作囊壁的良好基材。天然高分子材料主要有植物胶、阿拉伯胶、海藻酸钠、卡拉胶、琼脂等,其次是淀粉及纤维素衍生物,如糊精、低聚糖、甲壳素等。国外开发了乳化性、成膜性及致密性良好的淀粉衍生物作为包埋香精的壁材。此外明胶、酪蛋白、大豆蛋白、蜡(虫蜡、石蜡、蜂蜡)等也是很好的壁材。这类材料无毒或毒性很小、黏度大、易成膜,但机械强度差,其中淀粉及纤维素不耐酸、不耐高温、易水解。 

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有聚酯、聚醚、聚酰胺等。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并且容易通过化学或物理修饰进行控制。通常要根据芯材的物理性质来选择适宜的壁材,不同的芯材需要不同类型的壁材,合成高分子壁材则可显示化学“裁剪”的优势。 

一种理想的壁材必须具有如下特点:(1)高浓度时有良好的流动性,保证在微胶囊化过程中有好的可操作性能;(2)良好的溶解性能;(3)在加工过程中能够乳化囊心形成稳定的的乳化体系;(4)胶囊易干燥及容易脱落;(5)对于活性生物的微胶囊材料需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微胶囊囊壁的形状与所填物质状态有关,一般来说,含固体的微胶囊形状与固体相同,含液体或气体的微胶囊的形状为球形。微胶囊的大小一般在2-1000μm范围内。囊壁因有许多微孔而具有良好的半透性。液体囊心或水溶性囊心可以通过溶解、渗透或扩散过程,透过囊壁释放出来。其释放速度又可以通过改变囊壁材料的化学组成、厚度、硬度、孔径大小等加以控制。即使是致密壁材内的囊心,在控制压力、紫外线强度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也可以人们期望的速率释放出来。微胶囊的特殊结构使囊心与外界环境相互隔离,使其免受外界温度、氧气和紫外线等因素的影响;即便是性质不稳定的囊心,也不易发生化学变化。微胶囊的特殊结构还可以使原本会发生反应的几种组分分开,使其“各自为政”,保持“原汁原味”,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它们的分离或混合。因此,根据不同特殊应用的要求,制备有特定结构的含不同囊心的微胶囊,将它们搀杂到应用体系中,能显著改善产品性能,提高其附加值,起到非同寻常的效果。 

、微胶囊技术的发展概况

    微胶囊技术大概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大西洋海岸渔业公司(Atlantic CoastFishers)提出了在液体石蜡中,以明胶为壁材制备鱼肝油一明胶微胶囊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微胶囊技术开始取得重大成果,其中利用机械方法制备微胶囊的先驱者是美国的Wurster,在40年代末他首先采用空气悬浮法制备微胶囊,并成功的用于药物包衣,至今仍常把空气悬浮法成为Wurster法。美国NCR (国家先进出纳)公司的Green是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制备微胶囊的先行者, 50年代初他发明了相分离复合凝聚法制备含油明胶微胶囊,取得了专利,并用于制备无碳复写纸,在商业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由此开创了以相分离为基础的物理化学制备微胶囊的新领域。50年代末到60年代,人们开始将聚合法应用于微胶囊的制备,发表了许多以高分子聚合反应为基础的化学方法制备微胶囊的专利,其中以界面聚合反应的成功最引人注目。70年代以来,微胶囊制备技术日益成熟,应用范围也由最初的药物包覆和无碳复写纸扩展到食品、轻工、医药、石化、农业及生物技术等领域。

、微胶囊制备

    在工业或实验室中,微胶囊化的具体制备方法很多,有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其中物理方法需要较复杂的设备,投资较大;化学法包括界面聚合、原位聚合、乳化、辐射化学法等;物理化学法一般有相分离法(含水溶液相分离和有机相分离两种)、溶剂蒸发法、界面沉积法以及喷雾干燥法等;物理法包括静电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流化床喷雾法、真空蒸汽沉积法等。化学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一般通过反应釜即可进行,因此应用较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宝力佳食品有限公司,未经临沂宝力佳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91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