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饰薄膜及加饰成型物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7710.7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2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邱品皓;郑舒尹 | 申请(专利权)人: | 锣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5/382 | 分类号: | B41M5/382;B32B27/06;B32B3/30;B32B2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饰 薄膜 成型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装饰薄膜及加饰成型物的制造方法,且特别是关于一种离形层具有起伏表面的装饰薄膜及加饰成型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若欲在塑胶机壳上进行图绘或装饰,主要是利用喷涂或印刷的方式将图案涂布于机壳表面以呈现各种图样或颜色。然而,喷涂过程相当耗时且操作繁杂,不利于大规模的制造。另外,传统喷涂过程所产生大量含有铅类或其他重金属的飞沫,不但造成涂料的浪费,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在喷涂涂料时,很容易因为不同区域喷涂量的差异造成表面厚度不均匀。尤其是,在壳体弯曲处进行喷涂过程时,往往造成积料的情况。
为能解决前述问题,业界开发出一种模内转印(In Mold Roller,IMR)的成形技术,其流程是将具有不同功能的膜层依序涂布或印刷于一承载层上,以形成一具有装饰图样的装饰薄膜。接着,将此装饰薄膜置于进行射出成型模具中。再将热熔树脂(或塑胶)灌注在装饰薄膜的一侧而使热熔树脂与装饰薄膜相互结合为一加饰成型物。随之进行排出(eject)步骤,将此加饰成型物自模具取出。如此,即完成模内转印过程。
随着使用者对于外观设计上的要求,加饰成型物除了须在外观上提供一定的视觉效果外,更要在触感上提供使用者不同的感受。因而需要在承载层上形成更多不同功能的膜层,而膜层的叠加增加了装饰薄膜的厚度。此举除了增加加工成本、工时以及对承载层要求的限制条件外,亦限制了加饰成型物的延伸性及包覆性,更降低了加饰成型物的边缘(edge)及边角(corner)等条件设计的容忍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饰薄膜,其厚度薄。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饰成型物的制造方法,对于加饰成型物的外型设计容忍度佳且适于达成量产需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饰薄膜,其包括一承载层以及一离形层。离形层配置于承载层上,其中离形层的离形材料包括延展性树脂以及多个微粒子,而离形层相对承载层的一侧具有一起伏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装饰薄膜还包括一粗糙层,且承载层以及离形层位于粗糙层的相对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粗糙层为一雾化层、一立体胶层或是两者的叠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雾化层包括多个雾化颗粒,且雾化颗粒使雾化层远离承载层的一第一侧具有凹凸起伏的雾化表面,而离形层实质上共形于雾化层的第一侧而形成起伏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雾化层还包括一基质材料,且该基质材料选自于聚胺酯、压克力、环氧化物以及聚酯所组成的族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立体胶层的材料选自于聚胺基甲酸酯(Polyurethane)树脂(简称PU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或PU树脂混合三聚氰胺树脂,且立体胶层远离承载层的一第二侧具有凹凸起伏的立体表面,而离形层实质上共形于立体胶层的第二侧而形成起伏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离形材料还包括一雾化材料,且雾化材料选自于聚胺酯、压克力、环氧化物以及聚酯所组成的族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雾化材料还包括多个雾化颗粒,而雾化颗粒使离形层远离承载层的一侧具有起伏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装饰薄膜还包括一立体胶层,且承载层以及离形层位于立体胶层的相对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离形层的材料还包括一立体胶层的材料,其中立体胶层的材料选自于PU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或PU树脂混合三聚氰胺树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承载层的材料为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微粒子选自于二氧化硅、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钡、氧化铝以及氧化钛所组成的族群,且微粒子的形状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离形层的材料还包括交联剂以及硬化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延展性树脂为三聚氰胺树脂或PU树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交联剂选自于异氰酸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硬化剂选自于环氧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锣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锣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77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多功能文件袋
- 下一篇:一种书刊装订用聚氨酯热熔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