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7576.0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6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蔡丛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丛荣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5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油底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发动机底部的油底壳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为了保证减少摩擦阻力的作用,是通过使用润滑油来实现的,发动机的润滑油是通过油泵将润滑油输送到发动机的各部件,在润滑的过程中,会有一定量的润滑油从发动机的各部件中泄漏,这些润滑油会直接泄漏到发动机的外部而无法回收,并影响发动机或机动车辆的清洁。
因此在发动机的下部加装一油底壳装置来回收发动机泄漏的润滑油,并送回输油泵,现使用的油底壳一般为铝直接压制,为了降低发动机的能耗,一般是通过减少部分部件重量的方式来实现的,对于油底壳来说因属于附件,一般要考虑减少重量,这样的结果就是油底壳变薄了,这样就增加了防止油底壳泄漏或渗油的难度。
发明人通过努力研究,提出一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能够在使用更薄的油底壳的同时保持原厚度油底壳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一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能够在保证降低油底壳重量的情况下保持原重量油底壳的强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结构,所述油底壳的四侧壁由外向内加工有互相平行的半圆柱形凹槽,所述凹槽距侧壁的上下边1cm-2cm,所述由底壳的上部加厚部分用于同发动机安装,所述加厚部分有螺孔;所述油底壳的下面呈近V形结构,最低端有放油螺塞;在所述油底壳底面两边各加工有由外向内的半圆柱形凹槽,所述凹槽平行设置。
所述半圆柱形凹槽的直径为2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设计,利用凹槽来增加油底壳的强度并能防止油底壳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本发明的侧视图。
11,油底壳 12,放油螺塞 13,螺孔
14,加厚部 15,凹槽 161,162,半圆柱形凹槽
17,侧壁 18,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结构,所述油底壳11的四侧壁17由外向内加工有互相平行的半圆柱形凹槽15,所述凹槽15距侧壁17的上下边1cm-2cm,所述半圆柱形凹槽15的直径为2cm,所述由底壳的上部有加厚部14用于同发动机安装,所述加厚部14有螺孔13,用螺栓穿过螺孔紧固到发动机上;所述油底壳的底面18呈V形结构,最低端有放油螺塞12;在所述油底壳底面18两边各加工有由外向内的半圆柱形凹槽(161,162),所述半圆柱形凹槽平行设置。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凹槽是通过模具压制的,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加工方式来实现。在本实施例中,油底壳底面的凹槽同侧面贯通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凹槽可以不同侧壁贯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丛荣,未经蔡丛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75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