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帽顶缉压双线绱垫条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7464.5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4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许可;胡荣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际华三五〇三服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35/00 | 分类号: | D05B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孙鸥;朱杰 |
地址: | 21001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帽顶 双线 绱垫条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装机械,特别是一种帽顶缉压双线绱垫条模具。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发明之前,在缝制缉压帽顶双线绱垫条时,首先要将帽顶与帽瓦结合,缝头用蒸汽熨斗劈烫平,再用单针机器分别缉压两道线且同时绱垫条。这种方式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因为帽顶圆形的特殊性,易出现缝头熨烫不平服,因此每个人之间也会出现差异;还有,缉压时需要一边用手抹平缝头,一边用另一只手固定垫条位置,容易造成帽顶面双线缉压明线和帽顶里垫条位置均易出现宽窄不一、扭曲、跑偏等问题,缝制时就需要不断调整,导致缝纫速度慢,费时费力,效率低,质量还无法保证,难以适应大批量的生产,也无法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一种帽顶缉压双线绱垫条模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帽顶缉压双线绱垫条模具,底板上设置固定孔,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在底板上固定连接中空板,中空板与底板之间形成中空槽,中空槽两端分别有进口、出口,在中空板上部固定连接椎体,椎体前端呈三角形端面,两侧向后收紧并合并成一条线,从椎体前端顶部向后由高向低,与两侧面合并的线合并。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劈开缝制物缝头、绱垫条和缉压双明线同时缝制完成,且垫条和明线宽窄一致,不扭曲,速度快,节省人工,能保证产品产量,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将在下面继续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对应部件如下:
底板1、锥体2、固定孔3、进口4、出口5、中空板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底板1上设置固定孔3,本例中底板1的四个角上各设置一个,共有四个;中空板6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但中空板6与底板1之间形成中空槽,中空槽的一端为进口4(图中右下),另一端为出口5(图中左上);中空板6上部连接锥体2,锥体2呈实心状,形状如鱼背鳍;椎体2前端呈三角形端面,两侧向后逐渐收紧并合并成一条线,从椎体2前端顶部向后由高向低,与两侧面合并的线合并,椎体2的前端面在中空板6的进口4端面后,出口中5在椎体2的后端面处;中空板6放置在底板1中间,呈直线状,椎体2沿中空板6纵轴线上放置并固定连接。
本发明应用过程说明:
首先把底板1平放在缝纫设备的平板面上,然后将底板1上的固定孔3与缝纫设备板面上的孔对好,再用螺丝将底板1固定在缝纫设备上,并放在缝纫机器 压脚前,出口5对准压脚,人坐在机器前,进口4面对人,将垫条从进口4引入中空槽中由出口5引出至机器压脚上;垫条引出后进入机器压脚处(机器压脚下的机器牙齿在机器踩动时带动垫条和缝纫物前进)。然后把帽顶与帽瓦缝合后的缝纫物平扒缝头后置于椎体2顶端,利用其顶部由高至低的作用,从高处将缝纫物的缝头平分,至低处与机器的压脚处连接(利用机器踩动时牙齿的运动推进作用,不断平分缝头),不必再熨烫缝纫物缝头,直接利用椎体2平分缝头送至双针双线缝纫机器压脚下;踩动机器,此时压脚下的缝纫物状态是帽顶与帽瓦在上层垫条在下层,上下层同时一次性缝制完成。操作者只需双手稳定帽顶帽瓦缝合后的缝纫物即可连续操作,垫条也由中空板6的固定位置不断导出(不再需要人工停踩机器手工不断整理)。
椎体2的高和长的比例为1∶3,此配比符合实际操作时,缝纫物在操作运动中劈开缝头后进入机器压脚刚好合适,此比例为最佳比例。椎体1长度在此比例上如变长会妨碍到缝纫物进入机器压脚的速度,椎体长度如变短会使缝纫物缝头劈开不到位。椎体2高度在此比例上如变高会使鱼背鳍的线形坡度变大易使缝纫物进入机器压脚难度加大,椎体2高度在此比例上如变低会使鱼背鳍的线形坡度变缓,缝纫物的缝头不易被劈开。
这样缝制后产品明线缉压宽窄一致,垫条不扭曲,不跑偏,速度快,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际华三五〇三服装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际华三五〇三服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74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