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树扦插苗壮苗喷施剂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6519.0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3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丁兆堂;王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树 扦插 壮苗 喷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树良种繁育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合各茶树品种应用的壮苗促根调节剂,使用后可以提高茶树短穗扦插苗生根率,促进茶苗生长,使成苗率显著提高。
背景技术
茶树短穗扦插是最常用的良种繁育技术。但在北方茶区,由于茶树短穗穗源及扦插季节气候条件的限制,常在秋季进行短穗扦插,在此情况下,冬季越冬需用大棚或日光温室进行保温防护。尽管如此,由于扦插苗长时间在低温弱光条件下生长,碳水化合物合成少,愈伤组织形成难,根系分化难,侧根形成少,影响次年茶苗生长,致使茶苗长势弱,成活率低,成苗率低。因此,通过外源喷施剂,可以调整C/N比,补充茶树生根发育所需能量,促进茶树愈伤组织形成与根系分化,促进茶苗生长与发育,从而提高整个苗圃出圃率。目前虽然也有类似的叶面肥出现,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使用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溶性茶树叶面喷施剂,适宜在秋冬季茶树短穗扦插大棚或温室中使用,可以提高茶树短穗扦插苗生根率,促进茶苗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茶树扦插苗成苗率与出圃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茶树扦插苗壮苗喷施剂,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浓度1-3%蔗糖100份、1/2MS100份、浓度40-60mg·L-1NAA100份、硫酸铝0.5份、钼酸钠0.3份、磷酸二氢钾0.5份、尿素0.5份。
优选为浓度2%蔗糖、1/2MS100份、浓度50mg·L-1NAA100份。
本发明的效果是:茶树扦插苗壮苗喷施剂,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浓度1-3%蔗糖100份、1/2MS100份、浓度40-60mg·L-1NAA100份、硫酸铝0.5份、钼酸钠0.3份、磷酸二氢钾0.5份、尿素0.5份。
试验结果表明,在秋冬季进行茶树短穗扦插,利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进行越冬防护,通过对扦插短穗叶面喷施壮苗剂,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茶树扦插短穗基部愈伤组织形成时间可以比对照提早3-5天,根系分化早,侧根形成根数比对照增加5-6根,后期茶苗长势旺,平均株高比对照高10-20cm,一级苗比例提高20%以上。
下面结合不限定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茶树扦插苗壮苗喷施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浓度2%蔗糖100份、1/2MS100份、浓度50mg·L-1NAA100份、硫酸铝0.5份、钼酸钠0.3份、磷酸二氢钾0.5份、尿素0.5份。
按分量秤取各原料,在冬季来临时对扦插短穗进行叶面喷施。同时对对照作相应清水处理。喷施方法为每十五天一次,共计三次,程度以溶液自然流下为度。取样:从第一次喷施开始,每半月一次,总计五次。
实施例2:茶树扦插苗壮苗喷施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浓度3%蔗糖100份、1/2MS100份、浓度60mg·L-1NAA100份、硫酸铝0.5份、钼酸钠0.3份、磷酸二氢钾0.5份、尿素0.5份。
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茶树扦插苗壮苗喷施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浓度1%蔗糖100份、1/2MS100份、浓度40mg·L-1NAA100份、硫酸铝0.5份、钼酸钠0.3份、磷酸二氢钾0.5份、尿素0.5份。
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茶树扦插苗壮苗喷施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浓度2%蔗糖100份、1/2MS100份、浓度60mg·L-1NAA100份、硫酸铝0.5份、钼酸钠0.3份、磷酸二氢钾0.5份、尿素0.5份。
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在利用茶树进行短穗扦插过程中,母株的营养条件对插穗生根及产生新梢有强烈的影响。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不仅是生根和生长所不可缺少的,而且也是插穗生根之前维持其生存的重要能源。一般而言,C/N比值越高,生根越容易,C/N高的插穗,其扦插生根率高。在北方茶区,由于冬季需利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进行越冬防护,在低温弱光条件下,短穗母叶碳水化合物合成少,不利于愈伤组织形成与根系分化,此时,若采取叶面补充蔗糖等营养物质的方式,可以显著地提高茶树叶片中的C/N比,从而有效地补充能量,提高短穗的成活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65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