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品大黄种子的快速检测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76207.X 申请日: 2012-10-08
公开(公告)号: CN102879394A 公开(公告)日: 2013-01-16
发明(设计)人: 李敏;敬勇;林秋霞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1/82 分类号: G01N21/82
代理公司: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代理人: 李高峡;全学荣
地址: 611137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正品 大黄 种子 快速 检测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正品大黄种子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掌叶大黄分布于甘肃东南部、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唐古特大黄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东北部;药用大黄分布于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四川、云南等地。华北大黄、河套大黄是常见的伪品大黄,易与唐古特大黄等正品大黄混淆。

近年来,由于对野生大黄资源的无计划采挖,导致野生大黄资源逐年减少,全国野生大黄资源已濒临枯竭。为满足市场对优质大黄日益增长的需求量,大黄人工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而品质纯正的种子是药材栽培的前提,是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的根本保障。

目前,我国大黄种子没有检验标准和质量标准,主要是通过形状、大小、颜色、表皮、饰纹等性状进行鉴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申请号:201110337787.7,发明名称:一种鉴定真伪大黄种子的方法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鉴别真伪大黄种子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取待检种子,提取待检种子中的大黄酚和大黄素;(2)测定大黄种子中大黄酚和大黄素的含量;(3)计算大黄酚含量/大黄素含量的比值;(4)根据步骤(3)计算的比值判断:若比值大于1,判断该种子为正品大黄种子,若比值小于或者等于1,判断该种子为伪品大黄种子。该方法通过种子中大黄酚和大黄素含量的比值来确定大黄种子是否为正品,因精确测定某成分含量较难,误差较大,导致该方法使用不方便,准确度不够高。尤其针对在正品大黄种子中掺杂部分伪品的情况,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难以替代传统检测方法。

需寻找一种更为简便、准确、可靠的方法鉴定正品、伪品,以及正伪混合的大黄种子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品大黄种子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正品大黄种子的检测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取待检种子,粉碎,用甲醇提取,过滤,得滤液,挥去溶剂,酸水解,用有机溶剂萃取,得水层;

2)取步骤1)所得水层,加1~3倍体积的浓氨水,震摇,无红棕色至棕褐色絮状沉淀,将待检种子鉴定为正品大黄种子。

其中,步骤1)所述酸水解,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0.52~2mol/L;有机溶剂为乙醚。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将待检种子粉碎成细粉,加甲醇,细粉与甲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15~25,浸泡30min~90min,过滤,得滤液,蒸干,加水,再加浓盐酸,盐酸体积为水体积的1/20~1/5,加热回流20~40min,冷却,用乙醚萃取,萃取2次,每次所用乙醚体积为水体积的3~5倍,得水层。

本发明正品大黄种子的检测方法中,只有纯的正品大黄才不会出现红棕色至棕褐色絮状沉淀,只要待检种子中含有伪品种子,就会出现红棕色至棕褐色絮状沉淀,因此对于正品大黄种子中掺杂部分伪品种子的情况,也很容易将其检出。

本发明正品大黄检测方法准确度高、操作方便、简单、快速,可以替代传统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用本发明检测方法检测待检种子的结果;

图2用本发明检测方法检测待检种子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检测方法

1、检测方法

(1)取待检种子;

(2)取待检种子细粉1.0g,加甲醇15ml,浸泡30min,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浓盐酸0.5ml(所得稀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1.09mol/L),加热回流2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提取,每次15ml,得水层;

取水层,加1倍体积的浓氨水,震摇,观察有无红棕色至棕褐色絮状沉淀;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62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