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热式电磁加热的暖褥子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5420.9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1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忠 |
主分类号: | A47G9/00 | 分类号: | A47G9/00;H05B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3***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热式 电磁 加热 褥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暖褥子,尤其是具有储热能力的利用电磁进行加热的暖褥子。
背景技术
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电褥子、火炕,是人们熟知的冬天御寒设备,对于寒冷地区以及野外工作、生活的人们是必不可少的。
火炕只适合有条件的固定住所使用,电褥子适合有稳定供电的住所使用。
火炕取暖需要燃料,燃料燃烧要产生二氧化碳,为了预防二氧化碳中毒,必须保持一定的通风,通风又会将室外冷空气带入室内,为了保持室内温度就要加大燃料用量,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环境污染,与提倡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相悖。
电褥子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一种取暖产品,它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电褥子首先需要稳定的供电,其次电褥子直接利用市电取暖,每年造成的触电、火灾事故层出不穷,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大量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与本发明相近的申请号为201020700470.6的《电蓄热褥子》专利,是一种间歇供电保暖的电蓄热褥子,它由褥子袋、蓄热液、电热器、温控器、开关组成。由于其使用状态下需要与市电处于状态,与电褥子的性质没什么区别,仍存在相同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电褥子对供电稳定性要求较高,并具有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隐患的问题,以及火炕造成的安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本发明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暖褥子(402)可以采用市电或蓄电瓶等多种电源供电的方式进行加温储热,使用方便、安全、灵活。
技术方案的内容包括正常使用的暖褥子(402)和用于传送能量的便携式电磁加热装置。
暖褥子(402)是一个大的储热体,包裹在散热缓冲层(401)和保温层(403)中间。保温层(403)贴近床铺,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可以减少暖褥子(402)热量的散发损失;散热缓冲层(401)贴近人体,应具有延缓暖褥子(402)热量释放速度的能力,使暖褥子(402)的热量缓慢的向人体释放,使被窝内达到长时间温暖的效果。
暖褥子(402)由热量蓄存单元(202)和一个大的容器(201)组成,容器(201)将热量蓄存单元(202)固定、包裹在其中。
热量蓄存单元(202)内部包含发热体(303)和储热体(302),发热体(303)是由导磁性金属材料制成的,储热体(302)是由热容量高的材料制成的。在便携式电磁加热装置发送的大功率的高频脉冲电磁功率作用下,使发热体(303)的导磁性金属材料产生涡流而发热,储热体(302)吸收其热量而升温储热。
发热体(303)可以是由导磁性金属材料制作的网状,也可以是液态的与储热体(302)融合在一起的混合导磁性液体。
在暖褥子(402)准备使用时,需要将热量蓄存单元(202)加热升温达到一定的温度后,才可正常使用。
为了提高密闭容器(301)安全稳定性和暖褥子(402)的舒适性,可以在热量蓄存单元(202)内设置适当数量的弹性支撑(304)。
为了使暖褥子(402)的运输、存储和使用灵活方便,可以使用液态的储热体(302),在热量蓄存单元(202)上设置进料口与出料口,使暖褥子(402)在需要使用的时候才将储热体(302)充满储热材料。
暖褥子(402)可以有多个热量蓄存单元(202),每个热量蓄存单元(202)固定在由纵向隔条(203)和横向隔条(204)组成的区域内。
便携式电磁加热装置是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可以自动探测并控制热量蓄存单元(202)的温度,是以控制发送高频脉冲电磁功率的形式工作的。该电路系统输出的可控高频脉冲电磁功率驱动电磁功率输出线圈(102),发送高频脉冲电磁功率,作用于导磁性金属材料制作的发热体(303),使其产生热量。
暖褥子(402)还可以配置红外线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电路根据红外测温电路获得的储热体(302)和发热体(303)的实时温度,控制电磁功率输出线圈(102)输出到发热体(303)的功率,使暖褥子(402)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与电褥子相比具有安全、节能、灵活的特点,不存在漏电产生的人身安全和电线短路引起的火灾问题,便携式电磁加热装置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暖褥子蓄满额定的热能,对电源供电保证率的要求大为降低,对不具备供电条件的野外工作可以使蓄电池供电;与火炕相比,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中毒问题,能源利用率高,不会造成污染环境,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忠,未经李文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54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