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蓄水底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5173.2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5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成立;于海瑞;何登菊;黄英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立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王秀芝 |
地址: | 261205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蓄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水分补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蓄水底灌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植树造林以及园林绿化项目中,植物节水灌溉一直是个难题,在丰水季节雨水多,大量的雨水因无法储存而白白流失,而干旱季节,由于降雨量少,一些植物常常因缺水而枯萎;现有技术中,植物的灌溉,一般采用绿化洒水车、喷头定时喷灌或是滴灌微喷技术,这几种方法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需要定时查看、灌溉,不仅成本高、耗时,劳动强度大,还需要消耗大量淡水资源,即解决不了雨水渗漏,也解决不了水分蒸发的问题,尤其是在沙漠或盐碱地区域,由于淡水资源紧缺或降雨量较少,以上方法很难普及使用,因此需要研制一种将植物集水、蓄水和补水相结合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植物蓄水底灌系统,能够将自然水收集储存起来并及时为植物补充水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植物蓄水底灌系统,包括种植坑,所述种植坑的底部内壁上设有一层防渗膜,所述种植坑内部设有一个底部开口且顶部封闭的蓄水罩;所述种植坑与所述蓄水罩的间隙中设有渗水层,所述渗水层的高度与所述蓄水罩持平,所述渗水层的上方设有种植土层,所述种植土层上方设有下凹的集水隔膜,所述集水隔膜上设有用于植株躯干穿过和便于水渗透的通孔,所述集水隔膜的上方设有盖土层。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防渗膜以及所述渗水层的高度皆与所述蓄水罩的高度持平。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种植坑的外侧设有高出地面的蓄水垅。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种植坑底部设有延伸至地面的自动补水装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自动补水装置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种植坑底部的支管;所述自动补水装置还包括封堵机构,所述封堵机构包括设置所述种植坑中的浮球,所述浮球与一个牵引绳连接,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管延伸至所述主管道中且在端部连接有一个用于封堵所述支管的封堵塞。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种植坑的形状为圆形、方形或条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种植坑,种植坑底部及内壁上设有防渗层,可以储存水分并防止水分渗漏,由于设置了蓄水罩,可以将水分储存在蓄水罩内部;由于设置了渗水层,水分通过渗水层由下向上渗透,便于植物扎根伸入,保证了植株生长的水分,降雨时,水分通过渗水层向下渗透,将多余的水分聚集在蓄水罩中,补给了水分;由于在种植土层铺设了集水隔膜,既可以集中收集水分,又可以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蒸发;本发明种植坑中水分蒸发慢,可以通过降雨自动补充水分,也可以使用人工一次性补水,降雨较少植物缺水时,可以人工为植株提供水分,保证了植株的生长需要;采用人工补水,树木一年可浇水或底灌一次,不仅提高了植株的存活率,还节省了维护成本,节约了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种植坑;11-蓄水垅;2-防渗膜;3-蓄水罩;4-支撑架;5-渗水层;6-种植土层;61-集水隔膜;62-通孔;71-主管道;72-支管;73-浮球;74-牵引绳;75-封堵塞;8-盖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植物蓄水底灌系统,包括种植坑1,种植坑1的底部内壁上设有一层防渗膜2,用于储存水分,防止种植坑内的水分渗漏。
种植坑1内部设有一个底部开口且顶部封闭的蓄水罩3,优选的,蓄水罩3为刚性材质的;为了节省成本,本实施例中,蓄水罩使用塑料薄膜等柔性材质的材料,在蓄水罩3的内侧设有支撑架4,以增强蓄水罩的刚性,防止种植坑1以及蓄水罩3上方的土壤坍塌。
为增强渗水层5与蓄水罩3之间的透水性,蓄水罩3上还可设置若干个透水孔。
种植坑1与蓄水罩3的间隙中以及蓄水罩3的上方设有由植物秸秆、沙子、或石子组成的渗水层5,防渗膜2以及渗水层5的高度皆与蓄水罩3的高度持平。
渗水层5的上方设有种植土层6,种植土层是作物根部的生长层,其厚度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求。
种植土层6的表面上设有下凹的集水隔膜61,集水隔膜61上设有用于植株躯干穿过和便于渗透的通孔62,收集雨水时,集水隔膜61便于雨水向下聚集,并通过通孔62流入渗水层中。
集水隔膜61的上方设有盖土层8,将集水隔膜61完全覆盖,可以防止集水隔膜61老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立,未经成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51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骨食品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家庭节点识别、干扰减少和能量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