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底摘钩断线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4342.0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0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义俊;王庭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义俊 |
主分类号: | A01K97/00 | 分类号: | A01K9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底 断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渔具,尤其是一种水底摘钩断线的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钓鱼爱好者喜欢野钓。由于野钓时,水底的地形复杂,鱼钩常常会挂在水底的杂物上,即常常遇到挂底现象。每遇挂底,钓鱼者无法下水摘钩,只能硬挑硬拉以挣脱杂物,结果导致断线扔漂伤竿,令钓鱼者十分头疼。目前,于2012年4月29日申请的实用新型水底重力磁性摘钩器(专利号201220190262.5)能够解决80%的挂底问题,仍无法彻底解决挂底问题。针对目前的现状,钓鱼爱好者急切希望一种能够彻底解决鱼钩挂底问题的渔具出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鱼钩挂底问题,将鱼钩从杂物上摘除或断掉子线(当鱼钩挂到软物上或挂死无法摘脱时),确保鱼漂、鱼竿不受损伤的水底摘钩断线工具。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水底摘钩断线器,包括下滑圈、设置在下滑圈上的偏重块、设置在偏重块间的摘钩断线缝、设置在下滑圈上并和摘钩断线缝直线相对的拴线孔、和一端系于拴线孔上的控制线、设置在下滑圈上的绕线槽。
优选地,所述下滑圈、设置在下滑圈上的偏重块、设置在偏重块间的摘钩断线缝、设置在下滑圈上并和摘钩断线缝直线相对的拴线孔、和一端系于拴线孔上的控制线、设置在下滑圈上的绕线槽。
优选地,所述下滑圈的内径为4~8cm。
优选地,所述控制线可兼作失手绳。
摘钩时,下滑圈穿过鱼竿、顺钓线下滑,由于摘钩断线缝位于两个偏重块之间,下滑圈偏重,下滑过程钓线就会处于下滑圈上部,摘钩断线逢处于下滑圈下部,钓线不会进到摘钩断线缝内,能够顺利下到水底准确找到鱼钩的位置。然后轻拉控制线并轻挑钓竿,由于控制线和摘钩断线缝处于直线相对位置钓线末端的子线就会进到摘钩断线缝内。依靠摘钩器重力及钓竿挑动带动摘钩断线器产生的不同方向的力对鱼钩作用,将鱼钩从杂物上摘脱。
当鱼钩挂到软物或挂死无法摘钩时,往回拉动控制线,由于钓线的子线处于摘钩断线缝内回拉到主线和子线连接处的连接环位置就会被卡住,然后用力拉动控制线就会把子线拉断,即可顺利收回鱼线鱼漂。达到保护鱼竿、鱼漂、主线不受损伤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的水底摘钩断线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适用性强,能够成功实现摘钩断线保护鱼竿、鱼漂、主线的目的,解决了钓鱼者挂底的苦恼,同时控制线可兼作失手绳,解决放线溜鱼的应急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水底摘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1-下滑圈,2-偏重块,3-摘钩断线缝,4-拴线孔,5-控制线,6-绕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水底摘钩断线器,包括下滑圈1、设置在下滑圈1上的偏重块2、设置在偏重块2间的摘钩断线缝3、设置在下滑圈1上并和摘钩断线缝3直线相对的拴线孔4、一端系于拴线孔4上的控制线5、设置在下滑圈上的绕线槽6。
使用时,首先将下滑圈1穿过鱼竿,顺鱼线下滑,当下滑圈1下滑到鱼漂部位时,钓鱼者通过调整控制线5的放线速度,降低下滑圈1的下滑速度,以免伤到鱼漂。当下滑圈1通过鱼漂后,使下滑圈1迅速下滑,到达水底鱼钩挂钩位置,然后轻拉控制线5并轻挑钓竿,由于控制线5和摘钩断线缝3处于直线相对位置钓线末端的子线就会进到摘钩断线缝3内。依靠摘钩断线器重力及钓竿挑动带动摘钩器产生的不同方向的力对鱼钩作用,将鱼钩从杂物上摘脱。
当鱼钩挂到软物或挂死无法摘钩时,往回拉动控制线5,由于钓线的子线处于摘钩断线缝3内回拉到主线和子线连接处的连接环位置就会被卡住,然后用力拉动控制线5就会把子线拉断,即可顺利收回鱼线鱼漂。然后将控制收回摘钩断线器,将控制线5绕于绕线槽6上。
由于使用时,下滑圈1需要穿过鱼竿,故下滑圈1的内径应当与鱼竿的外径相配合,一般为4~8cm。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线5可兼作失手绳。将控制线5的另一端系于鱼竿尾部,即可作失手绳使用。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个别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和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义俊,未经王义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43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